36氪独家|蔚来智驾调整:任少卿直接带队大模型,冲刺端到端交付

作者 | 李安琪 李勤

编辑 | 李勤 杨轩

在智能驾驶行业激烈的“端到端”竞赛中,蔚来汽车计划提升“端到端”高阶智驾方案的交付节奏。

36氪独家获悉,今日,蔚来汽车的智能驾驶研发部门宣布了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方案,智驾部门将新设技术委员会,负责综合大能力建设。据了解,该调整主要是强化蔚来的智驾交付团队能力,确保方案交付。

蔚来智驾负责人任少卿将进一步直管团队亲自带队大模型部,此前该部门由感知算法负责人彭超带领,向任少卿汇报。此次调整,行泊方案、数据闭环方案等关键领域负责人,都将向任少卿直接汇报。

蔚来智驾平台部门包括大模型部、部署架构与方案部和系统部。据悉,蔚来预期,本次调整后,组织架构可以与大模型化的智驾技术架构更好地匹配,从而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和交付速度,为蔚来主品牌、乐道、萤火虫三个品牌提供中台能力。

针对上述信息,蔚来回应称:公司为了确保先进功能更好的交付给用户,同时满足业务多平台,多功能的业务需要,和敏捷的应对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变化,进行主动调整。

有知情人士员工向36氪表示,这次调整的核心,其实就是打破部门墙,加快端到端的上车交付速度。“因此可以看到,架构调整,触动比较大的就是一些l2 的部门leader。”36氪汽车获悉,时空信息部门负责人袁弘渊前不久已经从蔚来离职。

L2在内部对应总监职级。蔚来是行业中较早发力端到端智驾的造车公司之一。今年6月,蔚来还带头宣布了围绕“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大模型部、部署架构与方案部、时空信息部,分别负责人为彭超、秦海龙、袁弘渊,三人均向蔚来任少卿汇报。

蔚来的端到端方案也早从4、5月开始启动。彭超主要负责端到端模型研发工作,该部门融合了智驾感知、规控部门的模型部门;秦海龙则主要负责车端的量产交付。

但是在不少蔚来智驾员工看来,这场发轫较早的组织调整,并没有带来如期效果,“很明显,端到端智驾最早的计划是930(9月30号)推出,节奏明显慢了。”

在不少人士看来,进度未到预期的关键原因就是“组织需要进一步调整”。

部门之间的配合不畅是困扰员工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袁弘渊负责的地图部门,也负责相当一部分端到端数据工作,这部分工作和大模型部门就需要深度配合,才能快速推进。

秦海龙负责的规控部门,同样要和大模型部门进行数据配合和支持。但是在一些内部员工看来,这些配合在过去几个月,都不算顺畅,“很简单,端到端大模型技术成熟后,就是要取代原来的一部分工作,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利益冲突。”

今年,理想汽车在进行端到端调整过程中,同样进行了大幅人员精简,而2019年,特斯拉转型端到端的过程中,同样将核心团队快速压缩至200人左右。

因此,蔚来这次成立大的技术委员会,进行更彻底的架构调整,也是不少员工所期待的。有人士向36氪直言,“这次的调整肯定是好事,可能对于部门leader来说,触动比较大,但是对于下面干活的人来说,配合会顺畅很多。”

在他们看来,蔚来拥有相对豪华的千人智驾队伍,4块Orin的智驾计算硬件,以及不俗的资源投入。团队效率如果能够进一步跟上,端到端的智驾进度,不会落后于行业主流节奏。

有头部端到端智驾工程师向36氪直言,其实智能驾驶向端到端转型,“就是用端到端的那百十号团队,去革原来智驾团队的命,意识到这一点,调整和转型才会坚决。”

据36氪汽车了解,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后,蔚来的“端到端”智能驾驶方案计划冲刺明年一季度推出。

今年11月,蔚来CEO李斌在成立10周年的全员信中发出预警,接下来两三年是整个行业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只有少数优秀的企业能生存下来。“我们没有退路,也不要给自己留退路。”李斌说。

蔚来在智能驾驶等技术投入上,历时长久,耗资巨甚,也势必到了用交付成果,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