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妹常闹脾气!医揪动作发展异常 7月起免费6次「儿童发展筛检」

▲7岁以下6次儿童发展筛检下个月启动。(图/记者张乃文摄)

记者张乃文/台北报导

少子化发展下,每个孩子都是心中至宝。而3岁前,更是黄金疗育期,卫福部国健署今(25)日公布,未满7岁「儿童发展筛检服务」于7月1日起正式上路。医师提到,量表工具中的题目是透过许多专家共同设计,希望能让临床医师在门诊方便筛检。先前曾有一名3岁孩童看诊时,主诉是情绪发展问题,透过量表筛检,发现是动作发展有异常,导致有情绪反应。

0至6岁为儿童发展重要阶段,国健署表示,3岁前更是关键「黄金疗育期」,7月1日起针对未满7岁孩童新增6次儿童发展筛检服务。马偕纪念医院早期疗育评估中心主任陈慧如说,儿童发展筛检就如同开启未来的一把钥匙,专家与团队们在设计工具时,也是带着信念一起执行,希望可让临床医师们在门诊快速又全面的筛检。

陈慧如提到,先前曾遇过一名3岁的妹妹,家长带到诊间时,主诉是情绪问题看诊,呼叫孩子却都不理人且常常哭闹、发脾气,当时也使用了这份儿童发展筛检量表做完评估后,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在于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分数并未通过,但在语言认知、正常社会发展面向测验结果是正常。

陈慧如说,神经学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是先天性的神经发展性障碍、肌肉张力比较低下的孩子。她反问家长,孩子是否在学校常因动作较慢,会被老师念,或是常常在执行动作时,会闹脾气等,家长也都确认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陈慧如表示,个案一开始的主述是情绪发展问题,但透过儿童发展筛检量表评估后,用了这个筛发现孩子其实是动作发展,导致情绪反应。

▲国健署表示,透过儿童健康手册可观察儿童发展,并由专业医师提供筛检。(图/记者张乃文摄)

国健署说明,儿童发展的「监测」部分,家长们运用儿童健康手册的家长纪录事项,观察且纪录儿童发展情形;「筛检」部分,由专业医师提供筛检,如发现有疑似发展迟缓问题,则透过卫教、追踪或转介至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或地方政府的评估医院,进行「评估」与诊断。

研制临床医师使用的标准化筛检工具后,国健署公布,提供6次儿童发展筛检服务,由接受过标准化筛检工具训练的儿科、家医科专科医师或幼儿专责医师,针对儿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及社会发展四大面向进行筛检。自今年7月1日起,符合未满7岁的儿童,家长可依筛检服务补助时程,带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儿童发展筛检服务院所接受服务,提醒家长或照顾者别忘了携带「健保卡」与「儿童健康手册」。

国健署提醒,只要孩子具有健保身分,在下列6个阶段,分别为6至10个月、10个月至1岁6个月、1岁6个月至2岁、2至3岁、3至5岁、5至未满7岁儿童,每阶段各接受1次政府补助的筛检服务,也可配合儿童预防保健服务执行。比照儿童预防保健服务,家长须携带「健保卡」及「儿童健康手册」,由院所提供筛检服务。若持用旧版儿童手册,将于首次接受儿童发展筛检时,由提供筛检服务的医院、诊所或卫生所,提供儿童发展筛检就医凭证卡(绿色纪录卡),将此纪录卡贴附在儿童健康手册;若持用新版儿童手册,则会直接装订于手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