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公募去年赚超258亿元,过半净利下滑
伴随各大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出炉,各家基金公司年度成绩单也同步揭晓。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已有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41家公募年度业绩出炉,总体来看,数据可统计的34家公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33.34亿元,41家公募合计实现净利润258.5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公司中,包括头部公募在内,有超过半数的公募净利润同比下滑,15家公募下滑幅度超过10%。有业内人士表示,多家公募净利润下降幅度明显,与市场环境低迷、自身资产配置、风控能力有关,此外,行业降费对公募基金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中国证监会发文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下,公募可以强强联合,通过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34家公募营业收入超733亿元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持续披露,部分公募基金的最新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4月10日,浙商证券披露2023年年报,同时披露旗下浙商基金相关业绩表现。截至2023年末,浙商基金总资产3.25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净利润3533.82万元(未经审计财务数据)。而2022年同期,浙商基金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75亿元、4535.41万元。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及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已有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41家公募的2023年业绩出炉。总体来看,数据可统计的34家公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33.34亿元,41家公募合计实现净利润258.53亿元。
具体到营业收入数据来看,2023年,数据可统计的34家公募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公募一共有16家。其中,易方达基金仍以超过100亿元的绝对优势领先其他公募,暂居榜首,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25.01亿元,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则紧随其后,营业收入分别为76.43亿元、73.27亿元,分列第二、三名。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则分别以67.41亿元、67.15亿元暂居市场第四、五名位置。而同期,也有南华基金、红塔红土基金、江信基金、瑞达基金4家公募的营业收入不足亿元,相关数据分别为7147.12万元、4772.51万元、1668.5万元、22.84万元。
同比变化幅度看,2023年再次斩获百亿元营收的“一哥”易方达基金较同期减少10.16%。不止易方达基金,当前排名靠前的头部公募2023年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营业收入分别较2022年同期下滑8.93%、1.98%、8.75%。整体来看,数据可统计的34家公募中有16家机构出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的情况,占比为47.06%。不过,同期也有红塔红土基金以423.82%的同比增长率成为当前营业收入增长最明显的公募。江信基金、南华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东兴基金营业收入也同比增超20%。
超半数净利润下滑
聚焦公募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则较为明显。截至4月11日,从已披露数据来看,公募2023年净利润三甲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以及南方基金,分别达33.82亿元、20.13亿元、20.11亿元。同期,净利润排名前五还包括广发基金以及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分别为19.5亿元、19.42亿元。
含上述公募在内,还有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共计10家基金公司的2023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不过,同期也有16家公募净利润不足亿元。其中,南华基金净利润在2023年由亏转盈,为119.41万元,而瑞达基金、江信基金、红塔红土基金、中海基金则延续前一年的亏损态势,分别亏损1474.35万元、4569.5万元、6534.34万元以及6698.33万元,其中,瑞达基金、红塔红土基金、中海基金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江信基金亏损幅度则有所缩窄。
就延续亏损原因及后续改善措施,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部分机构,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不过,红塔证券年报显示,2023年,红塔红土基金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加大了标准化业务的拓展力度,持续压降非标准化业务规模。2024年红塔红土基金将协同内外部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管理规模较快增长,同时加快打造投研团队、特色产品和业绩品牌,做大做强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除此之外,在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41家公募中,还有23家公募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包括头部公募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在内的15家公募净利润下降幅度超10%。
不难看出,在2023年A股市场波动、基金赚钱效应减弱、公募基金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大多数公募业绩承压。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管理人在2023年的管理费收入也同步下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数据可取得的198家公募2023年合计收入管理费用1359.45亿元,较2022年的1457.59亿元同比减少6.73%。安信基金、鹏华基金、银河基金等62家公募2023年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0%。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公募净利润下滑与行业管理费降低存在一定的关联。管理费是公募基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当管理费缩水时,无疑会对净利润产生影响。然而,净利润下滑并非仅由这一因素导致,市场环境、投资策略、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直言,包含头部机构在内的公募净利润下降幅度明显,或与市场环境低迷有关,同时也与机构自身资产配置、风控能力有关,不同的风控体系可能导致不同的回撤幅度。公募降费对行业收入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管理费下降也有利于机构提升获客机会,公募净利润的变化还与机构自身主营业务表现、市场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中小公募实现逆袭
在大多数头部公募业绩承压的同时,也有中小型公募实现逆袭。例如,东兴基金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3069.19万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数据同比增长24.46%、158.88%,净利润同比翻倍。
东兴证券也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东兴基金2023年业绩表现得益于管理规模的快速上涨,收入、利润指标显著增长,且多只产品投资业绩表现亮眼。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东兴基金的全部基金规模为444.01亿元,同比增长98.42%;同期,东兴证券管理费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8.58%。
江瀚指出,中小公募净利润增长出现翻倍的现象表明,在市场震荡环境中部分机构仍存在发展机遇。东兴基金业绩增长的逻辑主要在于管理规模的快速上涨和投资业绩的亮眼表现。这对市场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建议各家公募后续应关注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
在郭施亮看来,中小公募的“翻身”逻辑还是要看机构自身的资产配置能力、风控能力表现以及应对持续震荡市场环境的能力,各家公募为了进一步提振业绩还需要积极开拓创新业务,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重磅文件《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本世纪中叶,形成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证券基金行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国证监会发文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下,公募未来表现如何?头部公募又该做何行动?郭施亮认为,头部公募机构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