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8成学生念公立大学 私大求生术曝光
少子化让私立大专校院陷入危机,东海大学利用本身优势贩售牛乳冰,更进军通路市场,希望在困境中突围。(图/报系资料照)
前教育部长潘文忠4月在立法院专案报告时指出,大一新生人数预估在2028年时只剩下15.7万人,届时8成学生都可就读公立大学,私大将面临极大的招生压力。为求生存,私校使出浑身解数,有地展开科系整并、公私并或寻求财团奥援,有的另辟财源卖起鲜乳牛奶冰冰品及化妆品,有的干脆到印度及巴基斯坦招生,期盼在少子化海啸中幸存。
老牌私校文化大学2023年底校务会议通过,114学年起中国文学系文学组、文艺创作组取消分组,两者将整并为一学士班。文大中文系中国文学组主任赖升宏在写给教师的书信中谈到,招生状况严峻,若不整并可能两组都会被裁并。
淡江大学外语学院也决定114学年起,将西语系,法语系、德文系、俄语系4系合并成欧语学系。根据淡大教务处统计,过去法文系、西语系,每年招生都有约100人,但112学年已缩减至50人,俄文系更只剩下30人左右,因此不得不转型。
但合并系所是解方吗?私校工会副理事长尤荣辉受访时说,「一般来讲就是招生不好就并系,我没看过并系后会更好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并系之后,A系可能拖垮B系,两个系同归于尽。」高教工会组织部主任林柏仪认为,若放任各学校自行裁减科系,最可能的是影响学生的教育品质。
2023年台科大、华夏科大完成史上首次的「公私并」,由于能保障师生权益,教育部认为可成为未来私校解套方式之一。(图/翻摄自台科大脸书)
也有私校选择另辟财源,台中的东海大学结合校内牧场,贩售高品质鲜乳和东海大学牛乳冰外,一年就有500万营收,去年更进军通路卖冰,同时也经营马场,开放学生和民众,报名体验上课,同样位于中部的弘光科大,也打进化妆品通路市场,希望增加收入。
日前被辉达(NVIDIA)创办人黄仁勋点名合作的元智大学,除了积极开设AI课程,也锁定南洋、印度和巴基斯坦招生。教务长谢建兴表示,这些地区拥有数亿人口,但优秀学生并非都有能力前往欧美,因此学校将招揽前百分之十的学生到台湾求学。
寻求财团、企业援助,也是解方之一,例如中信金捐资兴国管理学院,更名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敏实集团捐资大华科技大学,更名为敏实科技大学,除了解救濒危私校,也能培养企业人才,不受缺工影响。
不过,公私立大专整并才是教育部最支持的解方。刚上任的教育部长郑英耀6月5日在「因应少子化大专院校退场议题」上,公开表示去年首例「公私并」台科大合并华夏科大是典范,教育部未来会努力朝这个方向进行。
2023年,台科大、华夏科大个别召开校务会议,两校均通过「整并计划书」,采取循序渐进分期整并模式,未来华夏并入台科,校地将为「台科大华夏校区」,过渡期间,台科大提供华夏科大学生图书馆资源,开放修读学分学程、跨校选修课程免收费、两校共同规划学程,台科大也预计以专案方式接收华夏科大现有教职员。
这样的整并过程,同时保障学生受教权、私校教师工作权益,郑英耀说,目前高教司、技职司已经在盘点资源,教育部会持续推动,让私立大专校院对人才培育的使命感得以延续,或技职学校则可转型单科专门学校。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