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儿子鱼刺卡喉,爸爸的“两个果断”处理,被医生肯定:很有用

被鱼刺卡喉后,大家会怎么做?

这个话题吸引了20000多人参与投票,90%的人选择了在家里尝试喝醋、吞饭的错误做法。

鱼刺卡喉,喝醋、吞饭就相当于火上浇油,不仅不能咽下鱼刺,还可能会将鱼刺越咽越深,稍不注意,若刺破血管或食管,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文文爸既喜欢钓鱼,也喜欢吃鱼,前段时间从三岔湖钓起来了一条大草鱼,可在享受鱼肉鲜美的同时,不小心被一根细小的鱼刺卡喉了。

老婆见状,立马从厨房倒来一小碗醋,让我喝下,说醋是酸性的,能软化鱼刺。当我半信半疑的喝下半碗醋后,喉咙里的异物感并没有减轻,反而因为醋的刺激,不断咳了起来。

这次老婆又让我吃一大口饭,说鱼刺会跟着米饭一块被咽下去。文文爸觉得有道理,就将碗里的一大口饭,用力咽下。然而,吞饭这个动作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让鱼刺滑入了更深的地方,不适感更强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喉咙越来越不舒服,有时还有些呼吸困难,胸痛不已。老婆见状,便开车送我去了附近的医院。

通过拍片检查,发现鱼刺已经穿过食管壁,进入了食管更深处。由于位置特殊,无法直接通过喉镜取出,医生告诉我们,现在只能通过手术取出鱼刺了。

听到医生这么说,文文爸感到很吃惊,被一根鱼刺卡喉,怎么还会做手术呢?哎,此时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只能寄希望于医生能够顺利取出鱼刺,好在手术顺利,鱼刺被顺利取出。

术后,医生提醒我们,在处理鱼刺卡喉时,切勿喝醋、吞饭,不仅无法解决鱼刺取出问题,还可能让鱼刺进入更深的部位,增加取出难度。

有了这次刻骨铭心的鱼刺卡喉经历后,在面对身边人鱼刺卡喉后,文文爸就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了。

到朋友家聚餐,4岁的儿子吃完一大勺子饭后,突然捂着脖子摇头晃脑,想咳又咳不出来的样子,看起来难受极了。

文文爸看了下他碗里的饭,有鱼肉,很可能是被鱼刺卡喉了。文文爸赶紧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往他嘴里一照,发现一根鱼刺正躺在他舌根深处。

我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边让他弯腰向前用力咳嗽,看鱼刺是否能咳出来。尝试几次失败后,朋友家人先是端来半碗醋,让儿子喝下去;随后又拿来一个馒头,让儿子咽下去。有了自己被鱼刺卡喉的经历后,我立即阻止了。

后来,我又试图通过镊子把鱼刺夹出来,但几次都失败后,文文爸就抱起来果断去了医院。很快到达医院后,医生通过专业的工具,一根硕大的鱼刺被取了出来。

文文爸在跟医生沟通交流时,说出了来院前对孩子所做出的“急救措施”。医生听完后夸赞道:你做的很对,“两个果断”很有用!

第一个果断:发现孩子鱼刺卡喉后,果断让其弯腰用力咳嗽。一般来说,如果鱼刺比较小,卡的位置比较浅,用力咳嗽,鱼刺是有可能随着气流被冲出来的。

第二个果断:拒绝了咽馒头、喝醋的做法,这个时候喝醋、咽馒头其实都没什么用,喝醋软化不了鱼刺,咽馒头只会让鱼刺扎的更深,若是刺穿了动脉,就很危险了。

不幸被鱼刺卡喉后,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呢?

自从文文爸在鱼刺卡喉上“栽跟头”后,就结合医生的建议及所查资料,整理了一份鱼刺卡喉后的正确应对指南,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①被鱼刺卡喉后,要立即停止进食,切勿吞饭、喝醋、咽馒头,以免将鱼刺推入更深的位置。但可以尝试喝一些水,有可能帮助将鱼刺带入胃中,即使不能,也不会对喉咙造成太大的伤害。

②根据鱼刺位置的深浅来判断,如果鱼刺位置比较浅,可以让鱼刺卡喉的人弯腰,让身体微微向前,然后用力咳嗽,看能不能用气流把鱼刺给冲出去。

如果位置较浅,用力咳嗽几次,是有可能将鱼刺冲出来的;如果鱼刺卡喉的位置比较深,可以通过筷子或压舌板,把舌头压住,然后让其他人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拿小镊子,轻轻用镊子看能否夹出鱼刺。在夹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要伤到其他地方。

③尝试海姆里克式急救法

有朋友可能听说过这个急救方法,对于处理异物卡喉非常有效。据说全球每年因为异物卡喉引发窒息死亡的儿童超过3000名。

在这3000名死亡儿童中,如果家长懂海姆里克式急救法,在异物卡喉的第一时间能运用此急救法进行救治,那么,这个死亡的人数比例是会降低的。

具体怎么操作呢?文文爸专门查阅了海姆里克式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分享如下:

•孩子被异物卡喉,意识很清醒,能独自站立

此时,父母可以站在孩子背后,双手向前环抱孩子的腰腹部位置,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孩子肚脐上方一点的位置;然后另一只手抓住拳头,迅速向上压迫孩子的腹部,多次重复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孩子异物卡在咽喉部,人也处于昏迷状态

这时情况就比较严重了,父母一边要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治;一边要将孩子仰平卧,父母然后骑跨在孩子的大腿位置,双手叠加,用手掌根部反复按压孩子胸廓以下,肚脐以上的位置,快速冲击压迫,看是否能将异物排出来。

总而言之,无论是被鱼刺卡喉还是被其他异物卡喉,都不要盲目的喝醋、吞饭或咽馒头,当正确急救措施无法将异物取出时,要及时去医院求助医生。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