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2024年罗德学者揭晓,北大清华MIT耶鲁青年学者上榜
2024年10月4日,罗德奖学金迎来了第十批优秀的中国罗德学者。
经过网申和线上面试的激烈竞争,14名优秀的候选人脱颖而出,进入到罗德奖学金的最终面试。9月28日至29日,终选委员会评委与候选人们进行了深入、诚挚的交流。最后,4名佼佼者成功当选。四位新晋中国罗德学者曾经就读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耶鲁大学。他们将于2025年入读牛津大学,开始激动人心的罗德学术之旅。
2024年罗德奖学金终选阶段晚宴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1
陈一鸣
陈一鸣来自北京市,她用四年的时间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和数学双学士学位以及计算机硕士学位。一鸣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的研究, 对推进医学成像充满热忱。一鸣深刻认识到训练数据是决定模型性能的重要因素,曾在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leanlab实习并贡献了确保图片数据完整性的开源代码CleanVision。她与IBM研究院合作创新了静脉内超声管腔分割模型,实现血管支架尺寸测量自动化,并为这项创新申请了专利,在世界顶级学术会议的研讨会上展示成果。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一鸣深知学者与医者对接的重要性,也关注国际人工智能统一化规定。她还跟随“MIT科学政策计划”在美国众议院讨论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模型安全法则。
一鸣热爱教学,立志以具备同理心的讲课方式激发学生真切的兴趣。她曾在著名数学夏校HCSSiM执教,赴意大利高中讲学,长期担任MIT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助教,并荣获数学系教学奖。
成长于中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一鸣十分重视多样性思想和多元化社群。她曾担任“MIT中国发展计划”的主席,与哈佛大学、韦尔斯利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中美大学生交流会议。一鸣四岁开始学习古筝,曾担任MIT中国民乐团主席,策划多场音乐会,带领同学探索音乐里中西合璧的魅力。在校园内,她传承MIT传统,参与设计了名为“铜鼠”的年级戒指,也活跃于阿卡贝拉、舞蹈、花样滑冰社团。
一鸣计划在牛津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研究医学成像,促进新兴科技在资源匮乏及分配不等的发展中地区的临床应用。她期待在牛津结交各国同学,倾听他们的故事,共同搭建科技和政策的合作桥梁。
2
刘思宇
刘思宇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修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思宇曾获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优秀科研奖”、国际关系学院“凌霄奖学金”等荣誉。她还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与社会学系“思想与社会跨学科培养项目”的成员。
思宇致力于用多层级视角研究公共政策。在全球层面,她曾作为科研助理参与“21世纪联合国全球领导力研究”、“计算方法与国际法研究”等项目,分析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互动的国际法依据;在区域层面,她曾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撰写关于中美关系、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金砖国家关系等区域热点的分析报告;在基层,她关注宏观政策下的边缘群体,曾在京郊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加强本地村民在乡村发展政策设计中的声音,还带领团队研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对留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以提供政策建议。
为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思宇在各种组织中实习,包括政府机构、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尤其关注年轻人的赋权。在救助儿童会实习期间,她协助管理中国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儿童发展项目。2023年,思宇受国家公派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协助青年事务助理秘书长的工作,并参与联络世界各地的青年群体,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等全球性会议上推动联合国“青年2030”战略。
思宇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公共政策硕士项目。
3
毛彬丞
毛彬丞来自天津市,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获全额奖学金。此前,他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纽约大学,获得哈佛法学院J.D. (法律博士) 项目提前录取,计划2027年入学深造。彬丞本科期间在纽约大学修读政治与哲学,曾获“创变者奖学金”、“卓越奖学金”、“社会影响力拨款”等诸多奖项。他曾深入探究了“西班牙历史记忆法” (Ley de Memoria Histórica),这项经历深化了他对于记忆与正义之间微妙关联的理解,进一步梳理了平等与民权的历史脉络,并促使他深刻思考立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对彬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他在学术追求中深入探索理论知识,也激励他不懈追求实践验证。他曾深入四川凉山、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等中低收入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当地的儿童教育资源分配和长效扶贫等议题。他曾在盖茨基金会实习,为基金会团队进行公益项目分析,致力于保护偏远地区女性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他协助筹备了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的会谈,也曾协助起草制止小武器和轻型武器非法贩运相关文件,保护战乱地区的儿童。
在学习间隙,彬丞热爱越野骑行、攀岩、击剑等运动。他计划在牛津大学法学院攻读社会法学研究型硕士,通过研究劳动权益与务工人员子女福利与保护问题,为推动社会公正贡献力量。
4
王实
王实来自北京市,现于牛津大学攻读亚洲与中东研究硕士,主修中古波斯语。他于2024年从耶鲁大学取得近东语言与文明和艺术史双专业学士学位。本科期间,他荣获“CMES利比·劳斯和平奖学金”、“康格·古迪尔优秀毕业论文奖”等六个奖项,并获得耶鲁大学2024届唯一的“亨利学者”荣誉称号及赴英攻读硕士的全额资助。
王实致力于丝绸之路历史和考古研究,学习了波斯语、梵语以及多门古代语言,力求运用跨学科知识还原丝绸之路历史。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发表四篇中英文论文(一篇待刊登),担任伊朗学刊《古代伊朗研究》中、英、波斯三语编辑。他曾在耶鲁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还曾在敦煌莫高窟、首都博物馆、清华艺博等多地担任讲解员。
王实利用假期考察了30多个国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考古发掘和调查时,他意识到当地教育系统薄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危机;为此他参加了“巴米扬守护人”和“犍陀罗守护人”项目,通过制作遗址解说词以及开设少儿文保课程,在当地开展文保教育,并为改善居民生活提供帮助。
王实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考古系博士。他的长远目标是成为扎根中国、放眼全球的研究者,深入探究文明交融发展轨迹,并将历史考古研究与文化普及教育相结合,让考古研究走向现实、焕发活力。
这四位罗德学者将获得:
2025年10月起进入牛津大学攻读任何专业硕士、博士或第二本科学位的机会;
每年价值高达90000英镑的奖学金,覆盖留英期间学习及生活费用;
与来自多达60个国家与地区的其他罗德学者在牛津大学罗德公馆(Rhodes House)共处、学习、交流的机会。
罗德学者们在牛津大学罗德公馆;左二为罗德基金会CEO、罗德学院院长柯理思博士
恭喜四位同学!
衷心感谢所有申请者
同时,也感谢评委们的辛苦付出
罗德寄语
罗德中国奖学金2024年终选委员会主席
颜宁博士
(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创始院长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个体不过沧海一粟;但无数个体汇聚在一起,创造并推动人类文明至今。每一个人都是传承者,也都是开拓者。希望我们优秀的罗德学者们努力去做引领者,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寻找解决方案,留下我们这个时代在文明史上的印迹。”
罗德中国奖学金秘书长Mark Jia
(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副教授
曾任美国最高法院助理,2011级罗德学者)
“恭喜新晋中国罗德奖学金获奖者!他们在学术成就、品格、领导力以及服务他人的承诺中,展现了我们十年选拔历程中始终追求的品质。我祝愿他们在牛津开启新的旅程时一切顺利!”
罗德中国奖学金理事长MJ Tang
“2024年,在全国秘书长Mark Jia、Alice Wang和终选委员会主席颜宁教授的带领下,第十届中国‘罗德学者’的选拔圆满完成。十年砥砺,罗德中国奖学金见证了中国青年在各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全球影响力。我们由衷感谢全球申请者、各大高校、推荐人、评委与专家委员会的辛勤付出,以及社会各界对培养国际化的中国青年人才的鼎力支持。
今年的四位学者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卓越的学术造诣、专业热情、个人志趣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卓越表现。他们的研究领域广泛且深刻,涵盖计算机视觉、公共政策、法律研究、语言文明和艺术史等。此外,学者们通过各具特色的兴趣爱好展现了中国青年多维度的潜力与风采。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期待新一届中国罗德学者在牛津的学术探索和文化交流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建立深厚友谊,携手创造互利共赢的未来。”
罗德基金会CEO、罗德学院院长
柯理思博士(Elizabeth Kiss)
“我很高兴为新一届的中国罗德学者献上我的祝贺!他们的当选标志着罗德奖学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第十届学者。我们罗德公馆的所有人热切期盼在2025年的秋天在牛津与他们相识,期待他们为全球青年领袖社区做出卓越贡献。!”
罗德奖学金 | Rhodes Scholarships
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创立于190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国际奖学金项目。罗德奖学金每年从全球选拔100余位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资助他们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罗德奖学金致力于寻找卓越、勇敢、仁爱、拥有领袖气质的优秀青年人,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每位罗德奖学金得主每学年可得到覆盖任何专业硕士、博士或第二本科学位项目费用的奖学金与生活费,合计每年可达9万英镑,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罗德学者在罗德公馆(Rhodes House)交流共处。罗德奖学金于2015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开放申请,每年从中国选拔四位罗德学者,欢迎任何专业方向的同学申请。
在过去的119年里,罗德奖学金已经培养出了8000多名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罗德学者,包括众多学术界、公共服务领域、商界等方面的领袖人物,如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四十多位全球影响力极大的政治领袖,七十多位跨国企业的决策者,五十多位知名教育家,二十多位奥运国家代表队队员及金牌得主,上百位各领域知名学者与专家。近年来,罗德基金会还与多家杰出组织合作建立了以下机构:曼德拉-罗德基金会(Mandela Rhodes Foundation)、大西洋研究所(Atlantic Institute)、施密特科学研究员(Schmidt Science Fellows)项目,以及“施密特未来”慈善计划(Schmidt Futures)与罗德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培养15至17岁、具有公共服务意识的青少年的Rise项目。
牛津大学罗德公馆(Rhodes House)
罗德奖学金(中国)申请要求
1.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公民都能参与中国地区席位的申请;
2. 申请者需已具有本科学历,或正处于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
3. 年龄要求:在入读牛津时(以当年10月1日计算),你的年龄需在18周岁至24周岁之间(即18周岁或以上,且未满25周岁)。若申请者本科毕业较迟,在入读牛津时(以当年10月1日计算),你的年龄需在27周岁以下,同时,获得第一个本科学位的时间在上一年的10月1日或之后。
3. 申请者需符合罗德奖学金的申请标准:
1) 学习优异;
2) 精力充沛,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可体现在体育、音乐、辩论、舞蹈、戏剧、艺术追求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包括涉及团队合作的活动中的表现);
3) 求真、勇敢、富有责任心、同情并保护弱势者、善良、无私、具备团队精神;
4) 品格优秀,具备领导意识,关心人类同胞。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罗德奖学金”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