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让年轻人超爱用!台新Richart网银市占第一还赚钱了

台新银行数位金融处暨支付金融处资深副总经理黄天麟(前者)主管的Richart团队成员,有来自健身教练、乐团、咖啡店等多元背景,可快速了解市场需求,不被局限在金融业框架里。(摄影者.郭涵羚)

过去,台新银行为转型而推出的数位品牌Richart,总被认为是「甜蜜的负担」,虽然帐户数是全台第一,但因为用户年轻,很难找到获利方程式。台新银行总经理尚瑞强过去便曾对商周直言,自己不知道、也没把握数位品牌何时可以获利。

但如今,该银行竟然成功翻转了命运。

台新银行数位金融处暨支付金融处资深副总经理黄天麟透露,Richart开始获利了!

该行虽不愿透露获利金额,但表示,近年,Richart用户办理信贷与投资的数量大增,今年第一季,投资交易金额年增率便增加近两倍,办理信贷的交易金额年增率则近四七%,转换成效明显。

像Richart这样的数位品牌,因瞄准的客群是资产不多的年轻人,这群人通常「因利而聚,利尽而散」,永远追逐更高的利率、更好的优惠。

但如今,根据金管会统计,在一票数位银行和纯网银中,Richart利率不是最高的,却仍以三百六十四万户数,稳居市占率第一,远胜过第二名的二百二十五万。且该银行去年第四季的新增户数,也超过第二与第三名加总。

更重要的是,用户愿意在Richart上使用投资理财服务的渗透率,是一般实体银行客户的三倍。

为何Richart让用户不只是开户,还愿意在上面理财、借贷?它做对了什么?

观察客户,舍弃不必要功能

「现在数位帐户越来越多,每家银行都可以(用高利率等优惠方案)吸引大家来开户,但开户后有积极参与,才是能让银行赚钱的客户。App要能留下年轻人,就要针对他们的需求,不断翻新功能,」国立政治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俪玲说。

年轻人对银行的需求有哪些?首先,是信贷。据联征中心统计,去年三十岁以下办理个人信贷总人次逾二十二万,创下十一年来新高。

「数位银行App要做信贷业务,不能只是把流程原封不动放上App,要简化流程、减少断点,」黄天麟说。

多数银行的行动App,点进「信贷」按钮会跳至网路页面,使用者面对的仍是繁复的资料栏位。但Richart做到的是,真正在App上可操作申请, 仅须填入关键资料、上传文件,最快三分钟就能完成申请资料。

年轻人的另一项需求,是投资。据证交所统计,去年台股首次开户年龄层,以二十到二十九岁占比最高、逾四成。

黄天麟深知,「要让客户赚到钱,银行才能赚到钱!」因此也将投资功能视为App重点。

但不少银行行动App,也有信贷、投资等功能,Richart要想胜出,得靠介面好用,而要做到使用者友善的介面,靠的则是观察。

Richart做客户观察,不只用问卷或口头问,更直接在观察室记录客户操作过程,看他们滑App时最真实的感受,比方停顿、重复错误、皱眉等。

「过去做问卷时,客户常口是心非,就算不好用也会说不错,但是看实际操作,就能知道他是很顺的滑过去,还是不知所措,」黄天麟说。

一位在金融业负责数位部门的主管透露,开发团队其实可以从后台,观察使用者们会从什么路径、进到哪些页面,会有哪些重复操作、卡顿行为,依此优化介面。

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教授萧瑞麟也认为,App设计者须跟着顾客从头走一遍,才知道顾客到底痛在哪里。而知道痛点才能改善顾客的体验,让功能性的流程转变为感受性的旅程。

「真正做到位的App,是用减法,勇敢丢掉客户不需要的,」KPMG安侯建业数位长赖伟晏说,但「加法跟减法有时候不是技术问题,涉及到策略与组织架构,最大的问题是,要由谁拍板拿掉功能?」

黄天麟说,在他们公司,有拍板权力的,其实就是顾客。「其实Richart组织满扁平化,细微的调整由各组人马自行决定,若要大更动,判断的基准就是,此举能不能让客户留下来,且让他创造更多的交易。」

敏捷管理把两年历程变两周

但是,金融业组织庞杂,且受高度监管,系统被要求安全稳定,要调整功能,光是确认需求,可能就要花三、四个月。再历时跟资讯部门沟通、开发,接着测试、修正,直到正式上线,可能长达两年。

不过,靠着「敏捷式开发(Agile development)」,Richart将这段历程缩短至两周、甚至一个礼拜。

KKTV总经理黄国瑜,活跃于台湾敏捷圈,他强调,敏捷式开发乍看复杂,但其实底层逻辑是搞懂资源配置。

最最关键的,是厘清目标,找到「最需要做」的事,不做无谓的事。

例如,要做一个串流平台App,要放上哪些功能?一条一条的写在便利贴上,接着将这些功能分门别类,再标出哪些功能是「必要」,哪些是「其次」、哪些「可有可无」,并聚焦在开发「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功能上。

再举一例,假设,一○一大楼的一台电梯载重两百公斤,但现在有十位客人都要搭上楼,传统做法是计算一次最多可载多少人,但对大楼里的餐厅经理来说,最大价值是客人的消费能力,如果消费能力高的优先搭乘,就有机会为餐厅创造最大营收。

不是强调快,关键要敢试错

所以说,敏捷开发的思维重点,不在「做多少事」,而是「做这件事能带来多少价值。」

找出最有价值的事情后,下一步是「快快错、快快改、快快获利!」黄国瑜说。

虽然,这种方式其实不见得适合所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因为容错率低,为了控制风险,需要层层把关。Richart当时被拉出来成为独立品牌,为的就是打破这道科层阻碍。

而且,在这种模式下,高层的管理方式也得有所改变。常见的方法是,高度授权给部门主管,只管最后产出,比如订定这季营收目标成长多少,而不去细究具体执行方法,「长官管的是商业价值,」黄国瑜说。

「要调整一项功能,看的也是这对于四百万名用户,能不能创造价值,」黄天麟说,像是转帐,这类常用功能就算只快个五秒、十秒,都让用户很有感,具有省时的价值。

而且,想要快,真正考验的,是从主事者到员工都要敢犯错。

「虽然金融、传产业有很多人来问怎么做敏捷式开发,但真正投入资源到实际执行仍还有一段路。敏捷并不是强调『快』,而是『反应改变』,而且至少要花一年以上才能看见成效。」语之科技敏捷顾问王泰瑞说。

「这些工作方法,听起来都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只看教科书,实际操作才会找出中间的Gap(隔阂),」黄天麟说。

虽然数位银行品牌获利的故事看似神奇,但无论Richart或敏捷开发的成功,都回到商业最根本的问题:你能否厘清自己的价值,并帮客户带来价值。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第19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