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CPI年增率 再逾2%

近期物价年增率

主计总处7日公布物价统计指出,受油料费、蔬果及机票费上涨影响,8月消费者物价(CPI)年增率升至2.36%,为今年以来第三次超过2%,也是近三个月最高,惟研判这只是短期现象,目前并无通膨问题。

综合统计处专门委员曹志弘表示,8月物价涨幅较大是受原油上涨、天候因素(豪雨、卢碧台风侵袭蔬菜产地)及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因此年增率较高,这些现象随着天候转好,蔬菜供给恢复,通膨率未来几个月会缓和下来。

与去年同月比较,在368项调查项目里,8月涨幅前十名全是蔬菜,前四名丝瓜、玉米、扁蒲、苦瓜涨幅甚至超过六成。8月CPI涨幅2.36%,逾六成来自蔬菜、水果、油料费及机票这四项的贡献,至于非常贵的葱,年增率虽只有18%,但五年来(从105~110年)已涨了67%,显见民众的感觉是正确的。

曹志弘表示,除了台风豪雨等天候因素,原油、原物料等进口物资也影响国内生产成本,近期黄豆、原油、基本金属涨幅虽仍在高点,但年增率已逐渐缓下来,这些走势有助于未来物价的平稳。

也正因国际农工原料行情走缓(OPEC原油每桶由7月的73.5美元降至8月70.3美元、每英斗黄豆由14美元降至13美元),因此8月我国进口物价涨幅趋缓,衡量厂商进货成本的趸售物价(WPI)涨幅虽仍高达11.88%,但已自高点回落。

曹志弘指出,国际农工原料价格于年初因疫苗施打,各国解封,需求扩大而上扬,如今又因Delta病毒升温,各国警戒升高,需求下滑而价格走缓,物价随疫情变化而波动的现象仍需关注。

整体而言,国际农工原料行情未再走高,而影响蔬果的天候因素也可望消失,主计总处研判通膨压力会缓和,当前通膨率较高情况只是短期现象,国内尚无通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