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我很不情愿娶了嫂子的远房表妹,婚后我却感谢嫂子这个媒人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1
1998年的春天,阳光明媚,27岁的张磊坐在工厂的车间里,手里握着焊枪,眼神却有些涣散。他知道,家里的嫂子刘萍又开始张罗他的婚事了。这不是刘萍第一次提起,几乎每隔几天,她都会在吃饭时故意提到:“张磊啊,你都这么大了,该找个媳妇了。”张磊总是笑笑,不置可否。他觉得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好歹安稳,可一想到婚姻,他就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这天晚上,张磊刚回到家,刚踏进门,就听见刘萍在厨房里喊他:“磊子,明天咱们家族聚会,正好我表妹李晓静也会来,给你们两个介绍一下。”张磊眉头一皱,心想:“又是相亲?”他对这些安排极为反感,尤其是听到“表妹”这个词,他立刻脑补出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村姑娘形象。他试图反驳:“嫂子,咱能不能别总想着给我介绍对象,我现在真不急。”
刘萍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眼神坚定:“张磊,这次你得听我的。晓静是个好姑娘,温柔善良,教书育人,又不是那种粗俗的村里姑娘,见见面也不吃亏。再说了,咱们都是一家人,她也不会让你为难。”说完,刘萍又端出一盘菜,像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张磊想再说什么,但看到刘萍那不容置疑的表情,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心里默默叹了口气,想着既然是家族聚会,见一面也无妨,反正他不会真的答应。
第二天,张磊如约到了餐馆。一进门,他就看见一桌熟悉的亲戚,而在他们中间,有一个陌生的身影。刘萍赶忙迎上来,笑着介绍:“磊子,这就是我表妹李晓静。”张磊抬眼一看,李晓静身穿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长发披肩,显得很是清秀。但她看起来有些拘谨,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显然对这种场合不太适应。
“晓静,这是我弟弟张磊,工厂里干技术活的。”刘萍继续笑着介绍。张磊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你好。”李晓静点了点头,轻声回应:“你好。”声音柔和,带着一丝不安。
两人对视了一秒钟,张磊心里有些动摇,觉得自己之前的猜测未免有些刻板。但他还是有些犹豫,便只坐在一旁,拿起菜单假装认真研究。
刘萍瞧出两人的尴尬,忙笑着打圆场:“哎呀,今天大家随便吃,磊子,你点几个菜吧。晓静,你想吃什么?”李晓静摇摇头:“我都可以,嫂子你们点吧。”
张磊听到这话,心里有些好感,但依然心存顾虑。席间,刘萍频频找话题,聊起李晓静的工作和生活。原来,李晓静在农村小学当老师,教了好几年书。她不多言语,但从她偶尔的几句话中,张磊感觉到她是个温和、善良的人。
但这并不足以消除张磊的顾虑。他忍不住在心里想着:一个农村出来的老师,能不能适应城里的生活?我们真的合适吗?
聚会结束后,刘萍悄悄问张磊:“怎么样?感觉还行吧?”张磊却避开了话题:“嫂子,咱回去吧,我有点累了。”
回到家后,张磊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思量。虽然李晓静看起来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糟糕,但他对这段婚姻还是充满了疑虑。可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家里却已经开始张罗婚事,尤其是刘萍,不停地劝说他:“磊子,李晓静真的是个好姑娘,你不要错过。”
最终,在家人的逼迫下,张磊无奈答应了这门婚事。婚礼那天,张磊看着满堂的亲友和身旁羞涩的李晓静,心里却依旧觉得这段婚姻像是一场没有选择的交易。可他不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张磊想象中那样美好。刚过了几个月,工厂突然宣布要裁员,张磊所在的部门首当其冲。虽然他暂时保住了工作,但收入却变得极不稳定,每个月的工资缩水得厉害。张磊的心情越来越烦躁,尤其是在每次拿到工资时,他总觉得不够用。这种压力让他对婚姻的怀疑又开始浮现,他开始想:如果当初没有答应这门婚事,自己是不是会更轻松一点?
一天晚上,张磊下班回家,发现餐桌上只有简单的几道素菜,他心里的不满终于爆发了。他放下筷子,冷冷地说道:“家里就这几样菜?你平时都在省什么?咱家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了。”
李晓静放下筷子,轻声解释:“磊子,现在你收入不稳定,我想着能省一点就省一点,给咱们以后做打算。”她的声音依旧温柔,但这份温柔却让张磊更加恼火。他猛地站起身,声音提高了几度:“省省省!你就知道省!你是不是嫌我挣得少?你不说,我也知道我没用!”
李晓静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但还是耐心地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多考虑一些,尤其是将来有了孩子——”
“孩子?”张磊打断她,“你还想着孩子呢?咱们现在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你让我怎么想这些?”他一边说,一边气愤地走到窗前,狠狠地拉开窗帘,试图平息心中的怒火。
李晓静默默地站在一旁,眼中隐隐闪现出一丝泪光,但她依然保持着冷静。“磊子,我知道你压力大,但我也是在为这个家着想。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一个人扛着,我会和你一起度过难关的。”
张磊依然背对着她,眼睛盯着窗外,心里却渐渐有些动摇。可是,他嘴硬道:“难关?我看这就是你们这些农村人的过日子方式,一点都不懂得享受。”
这句话像是一根刺,扎在李晓静心里。她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如果你真的这么觉得,我们也许真的不适合在一起。”她的声音依然温柔,却多了一份坚决。
张磊听了这话,心里一紧,但嘴上却说得更狠:“也许离婚对我们都是个解脱。”
这话一出,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凝固。李晓静没有再说话,默默地转身进了卧室,关上门。张磊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原本只是想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却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那晚,张磊彻夜未眠。他反复思考着自己和李晓静之间的关系,想着她的付出和自己的态度。第二天清晨,他在厨房里看到李晓静早早起来,依旧默默无言地准备早餐。他突然意识到,李晓静虽然没什么抱怨,但她的生活同样充满了压力和辛酸,而自己却从未真正理解她。
那天晚上,张磊特意在外面买了她最喜欢吃的豆腐花带回家,轻声说道:“晓静,对不起,昨晚是我不对。”
李晓静愣了一下,随后微微一笑:“没事,我们好好过日子吧。”两人之间的冰冷气氛终于有所缓解,但张磊心里明白,这次争吵已经在他们之间埋下了一颗隐患的种子。
就在这时,张磊的嫂子刘萍得知了他们的争吵,特意上门来看望。她一边拉着李晓静坐下,一边安慰张磊:“磊子,夫妻之间哪有不吵架的?你们要互相理解,多沟通。”她随后转向李晓静:“晓静,磊子脾气急,你别放在心上,他也是因为在工厂的事情上心情不好。”
李晓静点点头:“嫂子,我明白的。我会和磊子好好谈谈。”
在刘萍的调解下,张磊和李晓静终于重新坐在了一起,慢慢地把各自的想法和顾虑都说了出来。张磊渐渐意识到,李晓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庭,而不是针对他个人。他感到自己对她的忽视和误解实在是太多了。
不久后,张磊的工厂重新招工,他幸运地被重新聘用,收入也开始逐渐稳定下来。李晓静依旧默默地支持着他,每天为他准备好热饭热菜,用她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关心。张磊感到,家庭的温暖比任何东西都更为珍贵。
3
几年后,张磊和李晓静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小家伙刚学会走路,总是在家里跑来跑去,咯咯笑个不停。每次看到儿子稚嫩的笑脸,张磊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如今,他们的家庭生活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张磊的工作稳定,李晓静也辞去了农村的教职,专心在家照顾孩子和家人。生活虽然忙碌,却也充满了平凡的幸福。
这天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后,李晓静收拾碗筷,张磊抱着儿子在客厅里逗他玩。刘萍过来串门,看到这一幕,笑着说:“磊子,还是你有福气啊,儿子这么可爱,媳妇也这么贤惠。”张磊抬头看看嫂子,心里满是感慨。
“嫂子,我现在才知道,当初你给我介绍晓静真是为我好。”张磊抱着儿子,语气中满是感激。
刘萍哈哈一笑,坐到沙发上:“当初你还不乐意呢,现在知道好了吧?你这小子,当时还真是让我操心。”
张磊挠了挠头,带着些许歉意说:“是啊,那个时候我太不懂事了,总觉得自己有很多道理,结果还不是你看得更准。”
李晓静从厨房出来,端了一盘水果,笑着加入他们的对话:“嫂子,其实磊子是个好人,就是有时候倔强。不过这些年,我也看到了他的变化,他现在比以前更懂得体贴和关心人了。”
刘萍点点头:“婚姻啊,就是两个人的磨合。磊子,以后你要对晓静更好,别忘了当初是怎么把她娶回来的。”
张磊笑了笑,低头看着怀里的儿子,轻声道:“我知道,我会的。”他心里满是感慨,回想起刚结婚时的那些争执和不安,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对婚姻的偏见和对李晓静的误解,都是因为他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个人,没有体会到她的善良和无私。
那天晚上,张磊和李晓静在儿子睡着后,坐在床边,轻声聊起了过去的日子。李晓静提到当年他们争吵的那一夜,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你还记得吗?那次你差点跟我说了离婚,我当时心里真的是很难受。”
张磊握住她的手,诚恳地道:“晓静,对不起,那时候我太冲动了。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幸好你没有离开我。”
李晓静微微一笑:“磊子,过去的事都过去了,现在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好好珍惜这份幸福吧。”
张磊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会再轻易动摇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几天后,张磊和刘萍一起吃饭,他突然想起多年前的那次家族聚会,笑着对嫂子说:“嫂子,当初还真是多亏了你这个媒人,不然我可错过了一个好妻子。”
刘萍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小子,总算长大了,知道珍惜了。”
张磊也笑了,端起酒杯敬嫂子:“嫂子,我敬你一杯。谢谢你为我操的心,要不是你,我现在还不知道过着什么日子呢。”
刘萍豪爽地喝了一口酒,随后拍了拍张磊的肩膀:“记住,婚姻不是儿戏,你们两个要好好走下去,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一起扛。”
张磊点头:“嫂子,你放心吧,我一定会的。”
那一刻,张磊心里无比坚定。他知道,婚姻的幸福不仅仅是建立在一时的激情上,更在于日复一日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他和李晓静虽然起初有过摩擦,但正是这些磨难让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加牢固。
当他看着怀里熟睡的儿子,张磊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我真的能一直守护这份幸福,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