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方索柯朗的电影引力

金马影展执委会为艾方索柯朗(右二)举办「金马电影大师课」,与执行长闻天祥(左一)对谈,现场高朋满座。(金马影展执委会提供)

知名导演艾方索柯朗来台,除参加映后座谈,也与电影业者分享创作方法。(金马影展执委会提供)

《罗马》看似没什么峰回路转的剧情,每颗镜头细看都耐人寻味,让前文后理交织出复杂的人生景况。(金马影展执委会提供)

2024金马影展最意外的插曲,应该是威尼斯金狮奖与奥斯卡得主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来台。行程确认的时候,影展已经开跑,金马执委会克服万难协调各方,把柯朗的活动安排到金马奖典礼结束后的11月24、25日。除了为他举办「金马电影大师课」与业界分享创作方法,影展也谈妥《人类之子》(Children of Men,2006)、《地心引力》(Gravity,2013)与《罗马》(ROMA,2018)三片版权,柯朗答应出席映后座谈。抵台当天,我在饭店迎接,顺便请教是否需要过滤问题,结果他说想问什么都可以,我也就不客气了。

主持的这场大师讲堂安排在《地心引力》映后,影片描述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 )在乔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带领下初访太空执行任务,却在工作即将完成时,碰上俄罗斯炸毁人造卫星,碎片击中太空船及其伙伴,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在氧气耗尽前找到返回地球的方法,但乔治克隆尼的角色不到一半就牺牲了,即使后面还有惊鸿一瞥,大多数时间只剩珊卓布拉克单打独斗。我想到柯朗自传意味浓厚的《罗马》有场戏是男孩去戏院看好莱坞科幻片《铁人第一号》(Marooned,1969〉,也是太空任务出状况的故事。柯朗说他小时候确实有拍电影和当太空人两大志向。知道后者难以实现,遂把目标转向电影。

不过我听说他的求学生涯不算顺利,也好奇墨西哥电影教育制度。他说当时有两个选项,其中一所学校有年龄限制,比较像硕士班,他太年轻所以进不去。他读的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但母亲怕他毕业后喝西北风,要求加修别科,结果他选了更没保障的哲学。关于和学校冲突这件事,柯朗提及当时学校老师视好莱坞为洪水猛兽,他却硬拍了一部发生在芝加哥还讲英文的黑色电影,如同忤逆师长。即使求学路上风波频生,在校期间却结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例如后来一起闯荡影坛的摄影师艾曼纽尔卢贝兹基(Emmanuel Lubezki)。卢贝兹基至今获得八次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更以《地心引力》、《鸟人》、《神鬼猎人》创下三连霸纪录。但他并没有为柯朗的《罗马》掌镜!

柯朗说卢贝兹基确实是原定的摄影师,但因为工作期程撞到而无法参与,本来有考虑找其他人,反倒是老友劝他自己来。柯朗之前是有当过摄影,但局限于短片和电视影集,没想到首次掌镜拍电影长片就勇夺奥斯卡最佳摄影。想问卢贝兹基作何感想?柯朗立即惊呼:「他可是拿过三座欸!」其实柯朗的功夫不仅于此,他还几乎包办自己电影的剪接,《地心引力》除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他还同时囊括最佳剪辑。因此四座个人奥斯卡,涵盖了导演(两座)、摄影、剪辑三个部门。

1991年他拍了长片处女作《爱在歇斯底里时》(Solo con tu pareja),描述风流成性的男子被怀恨在心的护士篡改体检报告,让他误以为身染爱滋而想不开,住他隔壁的美丽空姐也因为男友劈腿而了无生趣,结果两人却走到了一起。就像台湾有辅导金政策,柯朗首部长片也多亏有此金援,不过他的案子原先只是备取,正选企划的导演发生事故才让他递补,却也解开他首度进军好莱坞的序幕。之后他去好莱坞拍了《小公主》(A Little Princess,1995)、《烈爱风云》(Great Expectations,1998),都不是能够主导的电影。但《小公主》反应不错,入围了奥斯卡最佳摄影与艺术指导,他还获得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的新导演奖,但《烈爱风云》就不是那回事了。柯朗做了个幽默的比喻,他说人们常把电影视作自己的孩子,他则把这部片当作「关系恶劣的前妻」。

不愉快的经验,让他在纽约公园里反复观看那些让他想要当导演的电影,也是这种破釜沉舟之心,决定重返墨西哥,和一起编剧首作的弟弟卡洛斯(Carlos Cuaron)写就风格独具的《你他妈的也是》(Y tu mama tambien,2001)。在这部充满青春与性爱的公路电影,卢贝兹基的摄影有多达90%采取自然光,海滩酒吧长达7分钟的长镜头,更奠定艾方索柯朗的招牌:之后可以在《人类之子》的暗杀车祸与激烈枪战、《地心引力》的失重太空与千钧一发、甚至《罗马》的海滩惊魂得见。《你他妈的也是》不仅在美国东西岸影评人协会都拿下最佳外语片,还入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并打破了墨西哥影史票房纪录。

但为什么接下来会是《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2004)?这部在推出当时遭到部分书迷批评、之后却成为评价最高的一部。柯朗说他本来没有想接这片,因为他既未读过原着,也没看过前两集(此时的他应该心系《人类之子》),但同乡导演吉勒摩戴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叫他不准拒绝,加上孩子出世需要奶粉钱,他就硬着头皮上阵。对《哈利波特》的后知后觉并不影响他迎头赶上并提出自己见解,虽然难以展示他最著名的技巧,还必须忠于原着,但无论对场景与角色,所灌注的活力确实让系列有了更生活化与人性化的改变。

真正让好莱坞对他刮目相看的还是《人类之子》,可惜当年只能在录影带出租店借DVD欣赏,直到2015年才藉金马奇幻影展「大银幕首发」单元引进戏院。影片描述未来人类无法生育,陷入灭绝恐慌,一名黑人女子怀有硕果仅存的「人类之子」而成为各方人马争夺的目标。故事没多惊人,但在大多实景拍摄下,无论是神乎其技的长镜头,或是政治、宗教及流行文化的参照隐喻,都让人无法忽视本片的野心与执行水准。同样是科幻片,他在《地心引力》则是反其道而行,借由有限的银幕景框呈现无垠的太空环境,不可能有实景的情况下,却成功塑造出身历其境的视听奇观,并借此直探主角的心死与重生。两部电影为廿一世纪科幻片树立截然不同的标竿。

《地心引力》让艾方索柯朗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拉丁美洲影人,之后阿利安卓冈札雷伊纳利图(Alejandro G. Inarritu,《鸟人》、《神鬼猎人》)、吉勒摩戴托罗(《水底情深》)也随后登顶。外界常称他们是The Three Amigos或「墨西哥三杰」。柯朗开玩笑说这是「行销公关手法」,然后悠悠承认,他们确实是有交情甚至是彼此鼓励的朋友。柯朗非常幽默,关于《地心引力》剧本出自儿子何纳斯(Jonas Cuaron,但原先场景无关太空),以及和弟弟卡洛斯合写早期电影等等家族成员的合作,他笑称是因为「控制预算」(节省成本),然而话中却不无安慰骄傲。

然后他运筹帷幄了好几年,又回到墨西哥,拍了《罗马》。此罗马非彼罗马,它位于墨西哥城中心、全名叫做克洛尼亚罗马(Colonia Roma),也是柯朗成长的地方。然而这部带有高度自传色彩却以黑白呈现的电影,把他自己摆到了很后面,在看似闲散的日常描绘中,慢慢聚焦在这家帮佣的原住民女仆、以及被丈夫抛下的女主人。我一直以为《罗马》是Netflix出资,柯朗说其实是用《地心引力》赚的钱拍的,但这么一部片却乏人问津,只有Netflix愿意买下全球发行。都说串流平台铺天盖地,无所不用其极;传统片商的萎靡保守,也刺激改朝换代的速度。但戏院的观影体验,对某些作品却又无法取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共存共荣,还是你死我活,战斗还在持续。

柯朗不仅让《地心引力》的珊卓布拉克入围奥斯卡,也教《罗马》的雅莉莎阿帕里西奥(Yalitza Aparicio)问鼎后座。明星与素人,都可能成为银幕上的焦点。取利截弊,便成为导演场面调度的问题。其实《罗马》并没什么峰回路转的剧情,只是每颗镜头细看都耐人寻味,让前文后理交织出复杂的人生景况。就像《你他妈的也是》精虫冲脑的小伙子,沿路目睹公权力也会变成以强凌弱的手段;《罗马》也不乏从个人情感的焦虑辐射到国家机器的失控时刻。童年往事,足以化为时代印记。

一直没忘记六年前金马奖结束后,心力交瘁的我在清晨拖着身子跑去看好不容易谈定的《罗马》的拷贝测试,在偌大的影厅内,望着银幕,那些被辜负的人们竟然有着救赎彼此的力量,我好像也在他们的相拥中给疗愈了。没想到今年颁奖典礼后的「加班」,碰到的正是《罗马》的导演。生命很奇妙,电影则太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