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資數千億恐打水漂?麻省理工經濟學教授預測熱潮後的三種情境

阿杰姆奥卢估计,未来10年内,只有5%的工作适合被AI取代或重度仰赖其协助。路透

OpenAI 2日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募得66亿美元,公司估值来到1570亿美元;参与者包括辉达、微软。麻省理工学院(MIT)一位经济学家则表示,科技业砸数千亿美元投资AI基础设施,但这些大笔资金多半将付诸流水。这是为什么?

MIT应用经济学教授阿杰姆奥卢(Daron Acemoglu)接受彭博访问表示,围绕着AI的炒作可能无法满足崇高的期待,「将会浪费大量金钱」。

阿杰姆奥卢估计,未来10年内,只有5%的工作适合被AI取代或重度仰赖其协助。

这代表,预期AI引发的巨大效率和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不会实现,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如此。「你不可能从那5%中产生经济革命。」阿杰姆奥卢说。

主要担忧之一是,像微软、亚马逊和Meta平台这些云端巨头,在辉达AI晶片上的巨额投资,可能不会带来相应的营收激增。

如果投资人开始仔细审视这些投资的利润率和预期回报时间,终会导致AI热潮突然降温。阿杰姆奥卢最终认为,AI热潮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情境,而且都不算太乐观:

1. 最乐观的情况是,AI热潮降温,部分技术获得实际应用与推广。

2. AI热潮持续至2025年,最终导致科技股崩盘,情况类似千禧年「网路泡沫」。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与科技业主管将对AI幻灭,从而出现「AI春天之后迎来寒冬」的局面。

3. AI热潮延续更多年,企业纷纷用AI取代人类工作,却「不知该拿它怎么办」。当企业最终发现这项技术无法如期运作时,科技公司将被迫手忙脚乱地重新聘用员工。

阿杰姆奥卢认为,最有可能是第2与第3种情境的结合,直言「当炒作加剧,跌落不太可能会是软着陆」。

尽管对ChatGPT这些大型语言模型的能力印象深刻,但阿杰姆奥卢认为,由于可靠度问题,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取代人类在职场的地位。

「你需要非常可靠的资讯,或是让这些模型准确执行过去由人类完成某些步骤的能力,」阿杰姆奥卢说,「它们在某些领域,例如程式设计,在人力监督下能做到这点,但多数情况下无法做到。这让我们清楚看见当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