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汽车产业: “一路疾驰”闯新路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

2023年6月,安徽省召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会议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为安徽的首位产业。

今年1-7月份,全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46.2%、80.8%,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11.2%、13.2%。

从20世纪60年代安徽第一辆汽车在江淮汽车制造厂下线,到2023年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二、出口居全国第一,再到2024年一季度产量同比增长35%、出口同比增长28%,被安徽列为“首位产业”的汽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不断“换挡提速”。

“整零”协同 县域布局

安徽汽车产业的变化远不止于此,千家汽配产业集聚,数十家龙头车企布局,我省多个县域“进击”汽车千亿产业,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宣城、安庆等市多点联动,产业格局加速形成,产业生态日趋优化。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大趋势,让在纯燃油车时代不温不火的安徽汽车抓住了机遇。

安徽确立“首位产业”后,聚力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明确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深化地区间分工协作和错位发展的理念,形成“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各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除奇瑞、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外,省内初步形成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

从皖北平原到长江沿岸,安庆车灯产业、宣城的上游原材料冶炼加工、池州的镁基新材料产业、亳州的零部件产业、马鞍山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铜陵的铜基新材料产业、淮南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六安的新型储能产业、滁州的“新三样”、淮北的陶铝新材料产业、蚌埠的玻璃产业、阜阳的装备制造业、宿州的云计算产业、黄山的汽车电子产业,各扬所长,向新而行,纷纷“入链”。2023年,安徽汽车全产业链营收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其中,零部件企业实现营收5180.5亿元,占比44.7%,高于整车和后市场。

此外,安徽提出县域“进击”汽车产业,3年剑指5000亿元。

汽车产业是安徽打造制造强省的首位产业,在整车产量飙升的同时,安徽正着眼于“整零结合”,大举布局县域,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升级打造,又将给安徽增添发展后劲动力。

氢能“出圈” 场景焕新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多产业融合、多技术路线变革叠加的发展阶段。安徽顺应技术变革,坚持以科技创新融合赋能汽车制造,努力推动科技这一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被行业内称为破局之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进入放量提速期。

而安徽,已经越过起跑线,正在这个前景广阔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凝聚安凯新能源核心技术的E9氢燃料客车在安徽“出圈”,一展“绿色科技”,尽显“安徽智造”,整车只需加氢5-10分钟即可行驶400公里以上,有效满足了城市公交高强度运输要求。

目前,安徽省已经基本构建成“制-储-运-加-用”的氢能产业链。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更是提出了2025年建成国内重要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

前不久,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开了安徽在氢能应用领域的新场景。这也是继安徽持续在城市公交、叉车、环卫、冷藏车等场景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后,首台投入正式运营的氢能重卡。

在安徽,制造一台本地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基本可以实现。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表示,坚持创新驱动,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行动主要包括支持皖北地区参与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动皖北地区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细分领域相关标准,支持建设“科创飞地”等举措。

作者: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徐浩 责任编辑:王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