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彻底跌崩了!

撰稿/枫

安井食品(603345.SH)今日放量重挫5.66%,全天成交金额11.97亿元,为上一交易日的2.03倍:

创下这轮牛市以来第二大成交量。

这表明90块左右安井仍有大量抛盘。

在这之前,疯牛席卷A股,安井仅用了10天就从66块站上109块,区间最大涨幅63.14%,狠狠反弹了一把。

不过,很难界定这是否是“超跌反弹”。

毕竟,经今天这么一跌,上述涨幅已跌回去了一半多。

就市盈率来看,安井并不算高。截至10月18日,PE(TTM)为17.39倍,处于历史分位的7.8%。

便宜是便宜,但要注意它是否已陷入低估值陷阱?

业绩承压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来由。

24H1,安井营收75.44亿元、归母净利润8.03亿元、扣非净利润7.72亿元,各同比+9.42%、+9.17%、+11.11%。

其中,营收增速创下上市后新低,净利也结束了此前两年快速增长的局面。

要知道,2022年,安井归母净利润一举站上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1.37%至11.01亿元;到了2023年,进一步增长34.24%至14.78亿元。

就在24Q2,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2.51%,环比-16.92%。

盈利能力承压已是不争事实。

安井食品主营速冻调制食品(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和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火锅料(速冻鱼糜、速冻肉等)占据了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24H1收入38.33亿元增长21.86%,营收贡献率为50.81%。

另一传统业务面米制品收入12.91亿元增长1.37%,营收贡献率为17.12%。

此前2023年,两大业务增速各为11.18%、5.4%。

这么看下来,问题不是出在这两大业务上。

预制菜业务成最大风险

接下来看下它的预制菜业务(速冻菜肴),24H1收入22.08亿元仅同比增长了0.4%,营收贡献接近三成(占总收入29.27%)。

单季度来看,24Q2,该业务增速为-7.1%,已掉头向下。

要知道,安井自2018年正式布局预制菜以来,该业务增速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收入由2018年3.95亿元增至2023年39.27亿元,CAGR高达58.29%,属于妥妥的成长性业务。

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一成长型业务失速,成为了公司经营业绩的拖累。

安井预制菜业务包括子公司新宏业、新柳伍的小龙虾,全资子公司安井冻品先生的黑鱼片、藕盒、酸菜鱼,安井小厨事业部的小酥肉、荷香糯米鸡,以及原有安井品牌旗下的虾滑、蛋饺、“千夜”豆腐等。

“从2023年年底开始,消费者对性价比追求愈发强烈,导致餐饮行业诸多品牌进一步主动或者被动进行降价,行业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不利局面”,安井在中报里这样解释,“另以小龙虾行业为例,随着近年来行业的走热成熟、资本的加速进入和供给端的快速扩容,虾尾及小龙虾价格持续下行,企业经营压力陡增。”

根据近年来多份《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已经由2016年的900万亩、89.91万吨升至2023年的2900万亩和300万吨。

很明显,随着小龙虾养殖面积的持续增加,这一产业早已出现产能过剩。

事实上,之前安井预制菜业务的爆发,是以毛利率不断被压缩为代价换来的。2018年该业务毛利率为29.72%,此后一路下行至2022年11.42%。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库存商品占营收比,自2021年升破5%以来持续攀升,24H1更是升至18.02%。而该指标在2020年之前曾长期处于5%以下。

2021年、2022年,恰好是安井预制菜爆发的年份,收入分别暴增112.41%和111.61%。

因疫情带来暴增是不可持续的。疫情过后,需求恢复常态。

有分析甚至据此认为,预制菜才是安井最大的风险。

减持超70亿

疫情爆发的2020年,预制菜概念被“爆炒”,安井股价一度涨超4倍:

由45.42元/股(2020.2.3)被拉升至267.28元/股(2021.2.18),区间最大涨幅488.46%。

公司PE(TTM)亦被抬高至130.74倍(2021.2.9)。

之后,安井控股股东及高管便开启减持:

没错,就是股价抬高后,把它卖给你!

仅2022年6-9月、2023年2-6月,控股股东国力民生就累计减持了29.5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市以来,安井控股股东、创始人以及高管累计减持超70亿元。

留给投资者的只有“买不完,根本买不完!”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