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接待13家机构调研,包括前海开源、泰信基金、长城基金等

2024年10月18日,奥比中光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10月15日接待前海开源、泰信基金、长城基金、国君资管、国君自营等1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奥比中光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董事会秘书靳尚,IR张倍宁。

据了解,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的研发,旨在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提供中台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涵盖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其技术体系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芯片设计等多个学科,覆盖结构光、iToF、dToF等多个领域。公司看好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未来发展,预计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该市场将快速增长。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有布局,推出了多款新品,如Gemini330系列全场景双目3D相机,搭载自研深度引擎芯片MX6800,具备高性能和适应性。

此外,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在空间智能领域扮演关键角色,为斯坦福大学李飞飞团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3D视觉数据支撑。公司与创想三维联合推出的3D扫描仪产品,满足了多个领域对高精度、低成本3D扫描的需求,预计3D扫描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公司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增长趋势,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37亿元,同比增长约45.69%,净利润亏损同比减少约86.08%。公司将继续关注新兴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成果转化,提升业务表现和经营业绩。

以上信息基于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核算,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为准。

调研详情如下: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致力于让所有终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公司依托3D视觉感知一体化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不断孵化拓展新的3D视觉感知产品系列,已在生物识别、机器人、AIoT、三维扫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

科学合理的技术体系是公司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公司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在技术纵深上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芯片设计、算法、SDK、固件开发等多项复杂学科交叉技术,在技术横向跨度上涵盖结构光、iToF、dToF、双目、Lidar、工业三维测量六大领域。

1、公司如何看待人形机器人这一市场的未来发展?

答:

近年来,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形机器人的交互应用更加成熟。而除了最关键的技术因素驱动外,市场需求与政策鼓励也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需求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将助推对人形机器人的直接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15.40%,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23年我国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增长6.1%,用工成本持续增加。随着未来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变化、用工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带来的成本下降,各个场景对人形机器人需求将大幅提升。

在政策鼓励方面,国家积极颁布相关政策助力行业快速发展。202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并逐渐向人形机器人的范畴聚拢,国家在2023年10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人形机器人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并应从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场景应用、产业生态、支撑能力五个方面全面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人形机器人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2%,未来市场前景广阔。而公司的3D视觉感知产品作为人形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链路中的重要一环,有望持续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浪潮。

2、近期特斯拉再度公开展示了人形机器人。请问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情况如何?

答:

机器人业务方向是公司近年及未来重点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技术创新是基本盘,公司正在搭建的“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将持续开展机器人视觉传感器、AI视觉感知和多模态交互大模型、机器人OS与云端数字孪生软件平台等课题研发和技术攻关,让机器人“看懂世界”。

近年来,公司凭借“研发+制造”的一站式产品和服务,已推出丰富且全面的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方案。面向机器人等下游领域,公司今年已推出多款新品,如Gemini330系列全场景双目3D相机,包括Gemini335、Gemini335L、Gemini336、Gemini336L等通用型高性能双目3D相机,兼顾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性价比和易用性,助力各类智能终端在室内外复杂场景下执行视觉应用。以上新品均搭载公司自研深度引擎芯片MX6800,配备高性能主被动融合成像系统,不惧阳光干扰,在强光、暗光、室内、户外等不同环境均具备出色的适应性。此外,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化,正加速产品迭代,相关产品/技术线日趋丰富和完善,产品性能均能满足各场景高标准要求,对标国际科技巨头。

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内各项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紧抓具身智能历史发展机遇,为后续市场需求爆发做好充分准备。

3、近期看到李飞飞团队使用公司产品发布研究成果,请问在空间智能中公司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李飞飞团队所使用的具体产品和其应用领域能否介绍一下?

答:

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通常指个体在三维物理空间及四维时空中的认知和推理能力,包括感知、推理、决策等方面。而公司的3D视觉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人体、物体及空间的真实三维数据,赋予各类终端感知能力,属于空间智能中感知侧的关键一环。

近期,斯坦福大学李飞飞团队发布了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ReKep。在该研究中,李飞飞团队使用奥比中光FemtoBolt深度相机有效捕捉实验场景的彩色图像及深度信息,识别和定位场景中的物体及其关键点,为机器人动作优化和复杂交互提供了关键的3D视觉数据支撑。

李飞飞团队所使用的FemtoBolt是公司与微软联合设计研发的高性能iToF3D相机,具有产品尺寸小、画质高、同步精准等优点,除应用于传统的娱乐/运动交互、医疗康复、3D人体重建等场景外,现已陆续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更多的下游场景。

4、能否介绍一下公司今年推出的扫描仪产品?3D扫描仪市场规模有多大?公司在该领域能否持续增长?

答:

3D扫描技术近年来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采用,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工业领域,3D扫描仪被广泛用于逆向工程、模具设计、3D质量检测等。在医疗领域,3D扫描仪被医疗保健和医疗专业人员用于创建定制矫形解决方案、背托、人体工学假肢装置、牙种植体、测量等。在欧美日韩地区,3D扫描仪个人用户数量在快速增长。据行业研究机构MordorIntelligence预测,2029年全球3D扫描市场规模将达到71.6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98%。

2024年4月,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创想三维联合推出两款高精度3D扫描仪CR-ScanOtter、CR-ScanRaptor,加上2023年已成功量产的CR-ScanFerret,落实完成3D扫描仪之高、中、低档位的产品矩阵布局。今年推出的两款3D扫描仪均搭载公司自研芯片及创新光学设计方案,全面满足3D打印、逆向工程、模具制作、游戏设计、医疗护具、艺术创作、AR/VR等领域对高精度、低成本3D扫描的需求。

伴随着海内外三维扫描、3D打印等市场体量的不断增长,公司将持续探索并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公司还将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拓力度,深耕细分行业头部客户,加速应用场景落地,为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打下良好基础。

5、公司近期发布第三季度业绩预告,能否介绍一下第三季度整体经营情况?

答:

近两年,公司加快新兴场景推广并持续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在三维扫描、医保核验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实现了在AIOT等领域的规模快速增长。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3,700.00万元,同比增长约45.69%,环比增长约13.78%,营收规模呈现逐季增长趋势;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5,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062.67万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4.94%,已基本达到去年全年的营收规模水平。

此外,公司“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持续落地取得良好效果,公司盈利能力同样呈现逐季度改善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在加强市场开拓力度的同时,持续推进资源配置优化、费用管控等降本增效措施,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及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公司预计2024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720.00万元,同比减少亏损约86.08%;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6,1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亏损13,093.84万元左右,同比减少亏损约68.22%。

以上预告数据仅为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核算数据,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内的新兴领域与产品,并积极探索其与公司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围绕以自研核心技术和产品为刚需的应用领域在全球范围开拓潜在客户,持续提升公司的业务表现和经营业绩。

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与支持!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