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偶戏艺术家林婷婷 另双眼睛看澳门

来自澳门的滚动魁儡另类剧场,艺术总监林婷婷(右)与行政总监赵汝扬(左),透过偶戏呈现西方人对华人世界的既定印象,其中手拿布袋戏、口里说英语的桥段,反映了不同地区华人的不同养成背景。(滚动魁儡另类剧场提供)

近日导演杨力州纪录片作品《红盒子》,探讨布袋戏的传承,引发话题。现年38岁的澳门偶戏艺术家林婷婷,是澳门少数以偶戏为业的表演者,她也将她对偶戏的热情,发扬到国际舞台,以偶戏结合舞台剧,拿起布偶、在舞台上折纸船、说文解字,诉说家族故事,记录澳门社会发展过程,作品《澳门制造2.0》首次在台登场。

林婷婷表示,她自小家中开设纺织厂,打从娘胎就听着纺织车的声音成长,「我的父亲从广东潮州一路迁徙到澳门,努力打造一片天地,让我们顺利长大,我在剧中以厂房声响为背景,把织布机搬上舞台,呈现父母辈勤恳生活、开创事业的状态。」

林婷婷有平面设计背景,学生时期接触偶戏便爱不释手,后来参加新加坡剧团「戏剧盒」工作坊,在导演郭庆亮的启发下,决定前往布拉格演艺学院学习偶戏,返澳后创团,成为当地少数以偶戏为业的表演家。

林婷婷在欧洲学艺过程,深感东西方文化大不同,「同学们谈到莎士比亚、契科夫,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我想和他们谈鲁迅、谈《聊斋》,他们总露出疑惑表情,让我觉得,作为华人,一定要为自己的文化样貌发声。」

林婷婷表示,偶戏表演有各式各样的可能,「不拘泥于人形偶、布偶等,有时是声音与物件的关系,甚至是表演者自己的表演方式,可能化身成被操控的偶。」

这回作品《澳门制造2.0》,曾在布拉格、香港、澳门与日本横滨演出,林婷婷与伙伴赵汝扬在剧中呈现西方人对华人的既定印象,如写书法、搬演布袋戏等,同时也表现澳门年轻人和父母辈之间的价值观大不同。

其中还有说文解字时间,林婷婷对观众解说自己的名字,反映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关于『婷婷』,我每次问父母都有不同的答案,有时告诉我,因为不想再继续生女儿了,想『停』下来,有时告诉我,那时候爸爸想要换大厂房,所以需要有大『亭』出现,都很有意思。」

林婷婷表示,作为艺术家,她出生于资源相对丰富的一代,有责任呈现澳门现况,「我只能呈现我自己的观点,台下观众的共鸣,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