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完成修缮正式开桥

昨天,拥有600年历史的永通桥(八里桥)完成修缮,正式开放。今后,市民可以在这里重温“京通石道”“长桥映月”等著名历史风貌,感受老桥古韵。朝阳区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将以运河水文化为核,以文物古桥做轴,推动永通桥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八里桥公园、重兴寺等文化项目落地,打造永通桥(八里桥)主题游路线。

600岁永通桥“升起”新帆

昨天9时许,永通桥前的一艘木质小船上,红色的船帆徐徐升起,帆上“文旅兴商朝阳永通”八个字代表了人们对修葺一新的永通桥寄予的厚望。伴随着升帆仪式,这座近600岁的古桥正式向市民开放。永通桥两侧,原状保留着数十只形态各异的望柱石狮,它们或俏皮可爱、或灵动活泼,经过了600年的风雨,石狮子身上有不少岁月的痕迹,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和沧桑。

永通桥又名八里桥,始建于1446年,因东距通州8华里而得名,是大运河北京段保存最完整、形制最精美的石桥。八里桥为石砌三孔拱桥,中间的桥拱奇高,有8.5米,两次孔仅高3.5米。漕船从最高拱穿行时不必免帆,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的美誉。到了近现代,为便于机动车通行,交通部门对桥两端进行了垫高处理以降低桥面坡度,其铺设物最厚处可达1米。新中国成立后,桥面还铺设了沥青。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古桥石材风化严重,再加上人来车往,承受的荷载远高于设计之初的能力。2017年年底,北京市交通委在老桥西侧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新八里桥以方便通行,考虑到文保原因,新桥高度不高于古桥。朝阳区则负责老桥退役后的保护修缮工作。2021年,朝阳区正式启动了八里桥的全面诊断和大修。

未来将在石道旁建药膳一条街

永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属地政府朝阳区管庄乡对古桥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治理。“我们按照景区的标准,对环境进行了精细提升。”朝阳区管庄乡副乡长刘文杰介绍,“桥边的三角地从前很荒芜,环境整治后铺上草坪,重修人行栈道,让大家可以亲近古桥。”如今的八里桥周边一片绿海。桥南侧修建了兴会公园,北侧则是八里桥音乐公园。随着古桥开放,古通州八景之一的“长桥映月”终于完整再现。

漕运时代,大运河曾承载了繁重的水运任务。后来通惠河淤塞,水路运力不足,清雍正七年(1729年),朝阳门至通州的土道铺成了石道。随着城市建设,石道又渐渐埋于地下,只有一座清雍正御制石道碑矗立在古桥南侧往东200米处。近年来,朝阳区发掘恢复了一段古石道,就位于如今的八里桥公园内。未来,管庄乡还将在石道旁营建药膳一条街。

永通桥(八里桥)数字焕活计划亮相

八里桥是运河文化带上的明珠,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市民感受“活起来的运河和古桥”?启动仪式上,永通桥(八里桥)数字焕活计划正式亮相。通过“长桥映月数字藏品”、“数字扫描还原古桥盛景”、“石狮子数字扫描与创新制作”等一系列数字化文化体验项目,这座古桥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结合步行桥、景观桥、网红桥的多重功能,永通桥(八里桥)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展览、步行交通、长桥观景、商业市集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

朝阳区还将以运河水文化为核,以文物古桥做轴,推动永通桥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八里桥公园、重兴寺等文化项目落地,形成八里桥(永通桥)主题游径。同时,引入更多特色业态,融入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包括建立露营研学区、建设集装箱市集、打造长桥映月音乐节等,让游客们感受大运河文化,体验朝阳商业魅力,实现“文旅兴商,朝阳永通”的目标。摄影/本报记者魏彤

揭秘

修缮使用200平方米原状条石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它不仅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明代以来,永通桥经历了多次修葺,与卢沟桥、朝宗桥并称为北京地区现存三大古代石桥。为保护古桥的历史风貌,减少洪水对桥的冲击,后人在桥南北两端分别开道引河,各建三洞水泥桥一座,用来泄洪分流,桥间以水泥构成分水泊岸。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又对其进行过多次的维修加固。

此轮大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剔除了“糊”在永通桥桥面的沥青,恢复了古桥原有的条石桥面。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稍不注意就可能对古桥本体造成损害。施工人员用上了小型器械和传统工具,采取一边检查一边刨除的方式,以毫米为单位摸清了沥青下的桥体结构,确保对文物的干扰降到最低。

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由于多年来历经数次修缮,永通桥桥面存在条石材质、大小不一的情况。哪些才是古桥的原状条石?施工人员沿着永通桥中线从南到北一共布置了17个梅花状勘察点,以勘测地基情况并确认原状条石的大致位置和保存情况。在距离主桥南侧大概10多米的位置处发现了约200平方米的原状条石。

经勘察确认,永通桥现存的条石有约600年历史,共2000多块,工作人员对这些条石逐块进行测量,并详细、准确地记录其位置,以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将这些条石全部还原到原位。为了还原古桥风采,施工人员还大量查阅古籍,咨询专家、学者,最终确定了条石“样本”,并以此为模板寻找最符合古桥原貌的条石。

此外,针对桥梁本体状况不佳、修复工程复杂等困难,朝阳区文旅局与市文物、水务、交通等多部门协作,共同研究制定修复方案,并于2023年完成对永通桥的修缮工程,恢复了古桥历史风貌。

本组文/本报记者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