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夫妇痛哭:我们在新西兰遭种族歧视,养了3年的孩子被“没收”……
* 已经收养了好几年,却突然遭到调查、强制“再分配”;
* 养父母痛哭,“这是反向种族主义”;
* “二次伤害”为何会在新西兰的体制下发生?令人深思……
“我会给你们找一个新家,那里将是你们永远的家,你们再也不用害怕了。”
这是大约6年前,Oranga Tamariki(新西兰儿童部)社工对三个小女孩说的话。
当时,她们正坐在新家的客厅里——这已经是三年内的第三个收养家庭了。
当她们还是蹒跚学步的孩子时,就被从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中带走。
不久,她们刚出生的弟弟也加入了领养队伍。
一共4个需要领养的毛利孩子,来自奥克兰南区同一个家庭。
他们被一对有爱心的白人夫妇收养,住在南岛一个小农场的很好的环境中,直到这一天——
01
收养几年之后 孩子被夺走
这是令人伤心的一天,一个星期六的早晨。
一辆汽车开到南岛一个农庄家庭的门口,里面坐了2名Oranga Tamariki的工作人员。
大家知道,分别的日子要来了。
儿童部的工作人员是来接孩子的。
尽管他们曾经承诺过,他们永远属于这个家,但是,现在他们要飞往数百公里外的北岛,去一个新家。
在告别的时刻,从已经懂事的小孩到大人,都在哭。
养父母抱着孩子久久不愿分离,现场哭声一片。
一直送到了车上,周围还有不少社区里的邻居,也来送行。
养父母、街坊邻居,甚至当地毛利部落都认为,这样做非常不对—— 是明显的“二次伤害”。
Ngāi Tahu部落族长Tā Mark Solomon说,儿童部是为了保护儿童免受伤害和虐待。但问题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采取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虐待性的”。
“这是反向种族主义。”
为何收养多年,又被强制换一个家庭?
这对白人夫妇从头到尾都想不通。
事情要从源头说起……
02
诚心收养孩子 甚至卖房搬家
故事发生时,三个女孩都不到三岁。
她们出生在奥克兰一个有家暴问题的家庭。
孩子们的父亲被进了监狱,母亲则被认定没有能力照顾她们。
2016年,新西兰政府儿童部Oranga Tamariki接管了她们。
在接下来的17个月里,她们和一位临时照顾者住在一起。
儿童部曾多次尝试为三个孩子寻找“合适的文化家庭安置”(在这里指毛利家庭),但都没有成功。
这时,其中两个女孩的幼儿园老师提出要收养她们。
这位老师和她的丈夫于2009年从英国移民到新西兰,他们有两个二十多岁的成年子女。
同时他们也是有经验的养父母,已经永久收养了另一个6岁的孩子。
这对夫妇告诉官员,如果找不到孩子的亲属,他们愿意提供一个家。
当得知还有一个年龄太小、不能上幼儿园的小女孩时,他们也同意一并收养。
“ 没有人想要她们,儿童部本打算把三个女孩拆散。她们可能会被送到任何地方。为了让她们在一起,我们收养了她们。”养父说。
政策背景:
当时恰逢新西兰儿童保护机构进行“文化转变”。
原有的儿童、青年和家庭部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Oranga Tamariki。
工作重点也转变到“预防伤害”。
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根据紧急临时监护第78条“无通知”规定,从父母身边被带走的儿童数量增加了20%,政府接管的新生毛利婴儿数量也急剧上升。
到了2018年,平均每周就有3名毛利婴儿被强制带离原生父母。
当时的儿童部长Tracey Martin呼吁更多社区力量加入(领养):“我们无法独自完成这一切,我们需要全体新西兰人与我们并肩作战;我们需要更多寄养父母挺身而出,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家。”
这对夫妇正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决定领养 的。
他们同意为女孩们提供一个永久的家,并签署了相关文件。
社工们欣喜万分,孩子们的曾祖母也非常高兴。
这对英国移民夫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他们卖掉了原来的房子,买了一栋带院子的更大的房子。
孩子多了,她们还将家里的小车换成了面包车。
养母辞去了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们。
大约几个月后,他们被要求为一个初生婴儿提供紧急寄养。
这个男婴出生才6个小时就被送到了他们家,他是在医院被Oranga Tamariki从母亲身边带走的,母亲甚至还没来得及抱抱他。
几天后,夫妇俩得知这个婴儿是三个女孩的弟弟。
03
官方已经确认 永久领养
儿童部的社工在工作记录中写道:“这对夫妇表示愿意永久收养这个男婴,他们希望让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我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这个孩子,对他们给予孩子们的照顾质量,我一点也不担心。”
社工还称赞这对夫妇非常理解培养积极(毛利)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养母准备了一本沟通日记,方便她和孩子们的生母互通信息,社工们也可以随时了解情况。
“通过这本日记,我可以告诉她儿子开始学爬了,孩子们有多喜欢她送的礼物,在做重大决定前也可以征求她的意见。毕竟她永远是孩子们的妈妈。”养母说。
对此,孩子的生母也表示感激,数次写信或者贺卡,感谢领养家庭“为她做的一切”。
在接下来的一年左右时间里,这四个孩子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在学校和托儿机构中表现也不错。
养父母还尽力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购买了te reo(毛利语)的书籍和waiata (毛利歌谣)的CD。
内部邮件也确认这几个孩子将永久与这对夫妇在一起。
护理主管在给工作人员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三个女孩在(这对夫妇)家中是终身安置,这是永久安排,她们不适合whanau/iwi(毛利)的永久安置。然而,whanau希望建立联系,并开始计划建立联系。但这只是为了建立联系,而不是为了安置。”
但这个家庭的生活很快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04
政策风向突变 矫枉不惜过正
2019年6月,Newsroom调查栏目的视频曝光了儿童部强行带走婴儿的做法。
纪录片展示了一位来自Hastings的年轻毛利母亲拒绝交出新生儿,以及一些幕后情况。
在压力下, Oranga Tamariki的政策和运作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政策变化轨迹:
2019年,媒体多次报道、调查强行将婴儿从母亲身边带走的做法,带来了不断的压力。
2019年7月1日,《Oranga Tamariki法》第7AA条生效。
新法规定:国家需要维护毛利儿童与其文化和血统联系的权利。
这些措施的效果立竿见影。
随着Hastings带走婴儿事件的反响不断发酵,Oranga Tamariki要求进行内部调查,查明被带走领养的毛利儿童的去向,特别是非亲属照顾者。
Oranga Tamariki似乎在急于纠正自己的错误——为此,他们不惜再错一次。
Oranga Tamariki指示工作人员,确认被领养的毛利孩子的确切位置,查明照顾者的种族、安置状态。
然后,这些信息会全部汇总到全国各地OT办公室的电子表格里。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这对领养的白人夫妇突然遭到严格的重新审查。
04
“他们把我们视为恶魔”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对夫妇做错了什么,但他们突然受到了严格的重新审查。
和养父母联系的社工被两位新社工取代。
其中一位新社工在面谈记录中写道:“考虑到这对夫妇来自白人英国背景,我们讨论了如何落实7AA条款和护理标准。”
养父母重申,他们会支持孩子保持与毛利文化和whānau的联系。
但仅仅两个月后,社工们就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当Oranga Tamariki工作人员与寄养夫妇举行会议时,寄养父母已经变得对他们非常不信任,“他们把我们视作恶魔”。
寄养父亲被迫用手机录下了会议内容。参加会议的工作人员试图阻止他,但他拒绝了。
社工主管说:“多年来,你们被赋予了太多权力,我们应该为此负责。但现在,我们才是孩子们的监护人,这是真相,也是问题所在。我们是要执行法定要求。”
接着,一个经理级官员告诉寄养父母,他们已经在北岛找到了孩子们的亲属,将与这个亲属家庭讨论孩子的安置问题。
“我们想与孩子们的亲属举行一次hui(会议),让他们参与到未来决策中,包括长期照顾安排。”
虽然曾承诺这里将是他们永远的家,但官员却暗示要将孩子转移,尽管开始没有明确表示意图。
寄养夫妇感到越来越不安和困惑。
紧接着,孩子们与素未谋面的北岛母系一半血缘的叔叔的会面就被安排了。
养父说:“他们告诉我们这只是探亲。我不断追问他们是不是要让孩子们过渡,他们否认了。”
其后,新社工不断给这对夫妇挑刺。
新社 工在 半年度例行报告中, 指责 这对夫妇 的行为方式对孩子造成了情感和心理伤害。
新社工还指责这对夫妇拒绝将孩子送到毛利语学校(kura kaupapa)就读。
对此,养父母表示这是他们的实际困难:养母根本无法在合理时间内把五个孩子送到三个不同的地点。
新社工还指责这对夫妇未经孩子亲生父母同意就将孩子送到了当地学校(这本应是Oranga Tamariki的责任)。
孩子们就读学校的校长对社工的指控感到非常不安,她给Oranga Tamariki写了一封投诉信。
信中写道:“作为校长,读到这份文件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我看到这些兄弟姐妹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很快乐,成长得很好,与社工描述的完全相反。我觉得这令人发指。我强烈要求核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要采信其内容。”
05
遭遇严格审查剥夺抚养权
但是,针对这对养父母的正式调查却已经开始了。
政府官员对这对夫妇的态度,从三年前的感激他们收养四兄妹,转变为指责他们不符合新的(毛利)文化要求。
养父 母感到震惊。
他们坦言自己并不完美,作为毛利儿童的抚养人,最大的不足是缺乏毛利文化习俗、语言和知识。但他们已经努力了。
“我们现在被认为不再合适了——三年前他们的说法在哪儿?
“我们有一个安全的家,这里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兄弟姐妹相互照料——把他们从这里硬生生拽走是残酷的。他们把我们描绘成了恶魔。”
于是,才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需要注意的是,这对夫妇是经Oranga Tamariki批准的监护者,接受过强制性的监护人培训,包括如何应对具有挑战性的行为。
养母还在接受学前教师培训。多年来,他们照顾了许多孩子,此前从未收到过投诉。
06
尾声:“反向种族主义”
领养两年半多,换来的是难以愈合的创伤。不仅是大人,还包括孩子。
目前,寄养家庭每月获准与孩子进行一次15分钟的Skype通话。
通话时必须由Oranga Tamariki工作人员监督。
如此“监管”通常只在认为孩子面临成年人的严重风险时才会进行。
领养的英国移民夫妇已就Oranga Tamariki对待他们的方式,向申诉专员提出了全面投诉,目前正在等待裁决。
养母说:“他们真的以为搬家能解决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再次伤害了孩子们。他们这样做伤害了很多孩子。
“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勾选一下。他们绝对没有为孩子们的福祉着想,任何理智的人或父母都会这么说。”
奥塔哥大学社会与社区工作副教授Nicola Atwool博士是一名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
她说,孩子不是包裹,可以随便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我一次又一次看到把孩子从他们熟悉的一切中连根拔起,送到那些可能在文化上有联系、但实际上是陌生人的人那里。错!7AA的引入不是为了让孩子再次受到创伤。”
她说,错两次不代表正确。
“如果你觉得把孩子安置在白人家庭是个错误决定,等到他们在那里安顿下来,你再把他们带走,交给实际上是陌生人的亲属,这并不能弥补错误。”
她批评说,“Oranga Tamariki一开始是'我们的业绩将以保护了多少孩子来衡量',现在变成了'我们送回了多少孩子'是业绩,完全没有理解这个过程,不在乎真实的人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问题所在。你不能拿孩子生活来做决定。每个决定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他们没有这样做,只剩下条件反射。”
以“人道的名义”
却在新西兰发生悲剧!
普通人的泪,
消失在官员的报表中……
ref: https://newsroom.co.nz/2024/04/15/two-wrongs-dont-make-a-righ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