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破晓》大结局,《我是刑警》总算可以大放异彩了

任何案件都有它的气味、气质,《我是刑警》也一样,有二十年前刑侦剧的气质。

无论是片头,还是内容,恍惚间仿佛是在看《中国1号刑侦大案》《重案六组》《命案十三宗》《征服》等剧。

刑警八虎的原型,全部改编自真实案件,伪纪录的拍摄手法,清一色的演技派,正邪对立,黑白搏斗,犬牙交错,精彩过瘾。

第一案西山矿1.28大案先声夺人,环环相扣,跌宕起伏。

郭凤英案、粮库失窃案平稳过渡,案件简单,节奏变缓,导致可看性不足,但也属中等水平。

丁丽与女儿遇害案说明破案不能惯性思维,要灵活转变思路,少女雪夜被害案交代不管案件过去多久都要有个结果。

这两起案件是为接下来的张克寒系列枪杀案做铺垫,秦川他们之所以最后能破案,是因为转变破案思路和八年的坚持不懈。

从此案开始,《我是刑警》又回到了开头的轨道上。

这一案的重点不像第一案,讲究推理与真相,主演跟观众一起解谜,张克寒案,观众一早就知道谁是凶手,侧重于跟对手的斗智斗勇,故事结构有点类似于《中国刑侦1号案》。

张克寒是高智商犯罪,公然挑衅、懂反侦察、身手老练、行动迅速,给秦川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想了各种招都无功而返,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秦川他们历经千难万险终将张克寒逮捕归案。

犯罪剧好不好看就看反派能不能的立得住,有演技,不降智,不废话,与正派有来有往,甚至略胜一筹都能成功留住观众,张克寒这一角色的塑造出色的完成了这一要求,与秦川斗时才会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最后被抓的爽感更加畅快淋漓。

但《我是刑警》有的不仅仅是这些。

还通过几十年的跨度讲述了刑侦技术的发展,侦破手段的革新,司法制度的完善,完全可以当作了解我国刑侦发展的影像资料。

如90年代和21世纪初,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破案更多是依靠摸排查访,现场勘查,鉴定枪弹痕迹,还原犯罪行为,以及推理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不断发展,侦破工作也就不再那么迟缓,像半枚血指纹锁定疑凶,DNA比对确定凶手,相较于以前,破案更加得心应手。

再之后监控普及,大街小巷让犯罪无所遁形,但也不能过于依赖监控,还要洞悉案犯的心理、特点、习性、生活、家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从中引出了司法心理学,如秦川他们知晓了张克寒的背景、习惯,逐步得出他的行动轨迹,逃跑路线,行为习惯,并通过0.02秒的步频误差布下天罗地网。

各方面的进步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像人浮于事的尸位素餐,不干正事的吆五喝六,教条主义的固执己见,人情世故的难以调和,上行下达的各怀心思,敷衍应付的面子工程,争功夺利的步履不一。

如张克寒案中顾局的自以为是,不把人放在眼里,将公安机关当成自家企业,总强调客观原因,不去主动解决,也不推动合作,导致工作进行不下去,底下的人没有什么晋升机会,从上到下一潭死水,间接致使受害人增加。

有些时候为什么会有冤假错案,为什么许多案子破不了,为什么上访不闹大无人管,就是因为类似的人太多,他们早就忘了以人为本,当老百姓的盾牌,只知坐享其成,享受他人的恭维和巴结,做不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有坏自然也有好。

刑侦队伍中还有肯干实事的一往无前,面对歹徒的英勇无畏,不惧困难的敢于担当,昼夜不分的查找真凶。

如年轻时的秦川、叶茂生都有一腔热血,为了抓到凶手没白天没黑夜的调查取证,遇到棘手的案件也从不轻言困难,甚至叶茂生都付出了生命。

年纪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也没有磨灭秦川的秉性,虽然懂得了人情世故,但对于一些人的不作为依然不惯着,碰事仍旧敢冲到最前头,守护法律的底线。

破案不是为了保住面子,也不是为了乌纱帽,更不是为了个人政绩,而是为了正义,为了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让他们在太平盛世安居乐业,让司法的公信力不崩坏。

有了这样的信仰才能将穷凶极恶的歹徒宋小军,丧心病狂残害少女的恶魔,一时上头激情杀人的罪犯,智商极高的悍匪张克寒绳之以法,让真凶走伏无地,让警魂薪火相传,让人民充满信任,成为最坚实的靠山。

当然,《我是刑警》也有不足之处。

所有剧情过于围绕秦川,致使群像戏做的不够好,好像中昌省离了他就破不了案了,观感就是秦川到处飞到处跑到各地破案。

固然秦川能力强,但多一些其他支线可以展现的更加全面,3lb.wansenjx.com在张克寒案中秦川提到了传帮带,也许在后续剧情中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挑大梁。

不过瑕不掩瑜,整体来看,《我是刑警》并不差,只要不烂尾就是部好剧,比那些悬疑噱头大过剧集本身,实则一塌糊涂的刑侦剧强多了,不必理会豆瓣的某些差评,有些人都能因全是中年男演员和打马赛克给一星,这样的古典纪实剧如今可不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