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可可产业链Tree to Bar 国际大放异彩
可可树。图/高雄农改场提供
近年来,台湾业者在拥有巧克力界奥斯卡奖之称的「ICA(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世界巧克力大赛」中屡获佳绩,而2023年7月亚太区竞赛中台湾品牌业者共获5金44银34铜,得奖数名列第一,同时将在2023年底与世界各区获胜者争夺决赛奖牌。高雄区农业改良场表示,台湾可可产业发展逐渐成熟,从栽种到成品制作建立产业链「Tree to Bar」,台湾巧克力放眼国际、精彩可期。
高雄区农业改良场长戴顺发表示,巧克力是由可可果荚内的可可豆经过加工生产而来,台湾自1922年开始,从印尼爪哇输入种子试种,因早期对其加工制程陌生,加上果荚无法鲜食利用,故沉寂许久。
戴顺发指出,近年来由于相关产业链在地蓬勃发展,屏东地区栽种可可农民日益增加。可可是热带植物,性喜高温多湿,定植初期可选择栽种于有部分遮荫的地点,并搭设固定支架降低可可树因强风或台风所造成的损害,树龄4~5年后生产的可可豆,其可可脂含量较高具有高商品价值,而管理良好之果园约能采收25~30年左右。
高雄农改场进一步说明,可可产业链可分为生产(包括去除果荚、发酵及晒干)、初级加工(烘焙、压碎脱壳及辗磨)及制成产品三部分;以国际可可产业来看,烘焙前的步骤都在产地完成,干燥后的可可豆再送往各大进口国进行后续加工,而目前台湾风行的巧克力制作方式为「Bean to Bar」或「Tree to Bar」,由巧克力制造业者直接收购在地生产的新鲜可可果荚,自行控制进行发酵及晒干等工作,或是收购农民已发酵及晒干完成之可可豆再进行后续加工,或由可可农民从事一条龙的生产方式,从栽种到成品制作一手包办,发展出「Tree to Bar」的可可产业经营模式。
高雄农改场表示,台湾可可产业逐渐成熟,从可可种植、发酵技术提升到多元创意产品制作等,整体产业链培养出各项达人,更透过融合台湾在地食材屡获国际奖项肯定,提供消费者更多样化的国产可可产品选择,也让台湾在国际巧克力产业上持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