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女儿带娃2年,女婿每月给我3千辛苦费,亲家不乐意,我:你来

1. 李大姐是一个50多岁的农村妇女,脸上常挂着岁月的痕迹,皮肤粗糙,但眼神坚定。她一辈子务农,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两年前,女儿李梅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李大姐做了外婆。李梅在城里工作,生完孩子几个月后就得重返职场,压力山大。为了不让李梅因为照顾孩子而影响工作,李大姐决定进城帮忙。

“妈,我实在是顾不上小家伙,张强也天天忙得不可开交。要不,你来帮我带带孩子吧?”李梅在电话里无奈地说着。

李大姐虽有些不舍乡下的老家,但一想到女儿的辛苦,毫不犹豫答应了。“梅子,妈这就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坐车过去。”她在电话这头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李大姐背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坐上了开往城里的大巴。她心里既有些兴奋,也有些忐忑。城里与她过去的生活完全不同,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但为了女儿和外孙,她必须得去。

进城后的生活确实让李大姐感到不适应,住在女儿家里,整天忙着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手忙脚乱。好在她踏实肯干,很快便摸索出了一套带娃的经验。早上天还没亮,她就起床做饭,给孙子换尿布、喂奶,一天到晚都围着孩子转。虽然累,但看到孙子胖乎乎的小脸,她心里还是满足的。

张强是个好女婿,每天下班回家总是带些东西,还时不时夸她。“妈,您辛苦了,这孩子要不是您,我和梅子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呢。”张强一边抱起孩子,一边笑着对李大姐说。

一开始,李大姐并不想接受张强的“辛苦费”。“你们年轻人赚钱不容易,我这当妈的,照顾自家孙子是应该的,哪能收钱呢?”李大姐边说边推辞。

张强却坚持:“妈,您来帮我们带娃,我们是真心感谢您的。3000块不多,就当是给您的辛苦费,您一定得收。”

李梅也劝道:“妈,您这些年在农村干活那么累,现在进城来帮我们,哪能让您白出力呢?”

看着女儿和女婿的坚持,李大姐只好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们这么说,那我就收下了。”

然而,这一切并非如表面那么平静。亲家母刘红从一开始就对此心存不满。她觉得李大姐帮女儿带娃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必还要收钱?她暗地里总觉得自己家吃了亏,但碍于面子一直没有公开表达。

有一次,刘红在张强和李梅家吃饭,话里话外带着几分酸味:“你们家李大姐倒是不错啊,城里城外都能打理得好。啧,收了钱还能带娃,真是能干!”

这话让李大姐有点尴尬,她笑了笑,没接话茬。张强察觉到了母亲语气里的异样,连忙打圆场:“妈,李大姐确实帮了我们大忙,要不有她,我们哪里能安心工作啊。”

刘红听了,冷笑一声:“是啊,是帮了大忙,只不过这钱嘛,实在让我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这句话如同一颗小石子丢进了平静的湖面,泛起了涟漪。虽然表面上家庭气氛还算和谐,但刘红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常常在聚会时不时提起这件事,似乎对李大姐收辛苦费心有不满。

时间长了,李大姐也察觉到了亲家母的异样。每次家庭聚会时,刘红总是言语含沙射影,让李大姐感到心里不舒服。她几次想开口和刘红谈谈,但又觉得没必要把事情弄得太僵。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该为这点钱闹得不愉快。

不过,刘红的态度让李大姐逐渐产生了疑虑:难道我真的不该收这笔钱吗?我离开了自己的生活,来到城里帮忙,难道不应该得到些补偿?她开始在心里纠结,情绪也变得复杂起来。

2. 那天家庭聚会是在一个热闹的饭店包厢里,李大姐和刘红分别坐在两边,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气氛一开始还是很融洽的。几家人边吃边聊,孩子们跑来跑去,笑声不断。然而,随着话题转向带娃的问题,刘红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

“你们家李大姐真是好福气啊,不但住得舒服,每个月还能拿钱。”刘红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虽然语气轻描淡写,但话里的刺人人尽皆知。

李大姐听了这话,脸色微微一变,但仍然保持着笑容,没接茬。张强放下了筷子,赶紧插话:“妈,李大姐来帮我们真是帮了大忙,我们得表示感谢嘛。”

“哼,帮忙带自己孙子是应该的,谢什么谢?”刘红一边夹着菜,一边冷冷地说道,“我觉得带娃是你们家的事儿,给辛苦费显得太过了,带孙子是应该的,怎么还要收钱呢?”

刘红的话犹如一把刀子,直接割破了原本平静的气氛。桌上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碗筷轻轻碰撞的声音。李梅皱起了眉头,张强也有些尴尬地笑着:“妈,话不能这么说,李大姐……她确实辛苦啊。”

李大姐平时为人宽厚,总是避免正面冲突,但这次被亲家母当众质疑,心里实在憋不住了。她放下手里的筷子,抬起头看着刘红,声音微微发抖但坚定:“刘姐,带娃确实是自家事,可是我也放下了乡下的活计,离开了家,来帮忙带孩子。这么小的孩子,我每天一刻不停地照顾,累得腰酸背疼,你要是觉得不合适,那你可以来带啊。”

刘红一下被噎住了,脸色涨得通红,半天没说出话来。她没想到李大姐会直接回击,周围的亲朋好友也都愣住了,空气仿佛凝固了。刘红咬了咬牙,强压下心中的不满,低声嘟囔了一句:“我倒是想带,可我还有自己的事儿呢……”

张强赶紧站起来打圆场,笑着说:“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伤和气,妈,您多吃点菜,别生气。”

李梅也赶紧附和:“是啊妈,咱们今天是聚餐,别谈这些了,等回头有时间咱们再说吧。”

场面一度僵持,但在张强和李梅的调和下,气氛渐渐回暖。可是,李大姐心里却压抑得难受。回到家后,她默默坐在沙发上,脑海里全是今天聚会上的那些话。她深知刘红对自己有意见,可是为了女儿和外孙,她一直在忍让。可是,这种当众的质疑让她感到深深的委屈。

“我真的是不该收那钱吗?”她自言自语道。毕竟,城里生活和乡下不一样,每天带孩子的工作量大得惊人,她几乎没时间停下来歇一歇。可反过来想,刘红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照顾孙子本是家里的事,收这3000块钱,是否真的显得不合适呢?

“妈,你别多想了。”李梅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李大姐坐在沙发上发呆,忍不住安慰道,“亲家妈她那人就是心直口快,您别往心里去。辛苦费是张强坚持给您的,这没什么不对。”

李大姐叹了一口气,“可她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我到底是帮你们的,真不该为了这点钱让大家心里不舒服。”

张强听到这话,从厨房走过来,坐在李大姐旁边,温和地说道:“妈,这不是钱的事儿,您来帮我们带孩子,我们真心感激。再说,您也确实该得这辛苦费,别听那些闲话。”

虽然张强和李梅都在努力安慰她,但李大姐心里依然不是滋味。她开始考虑是否该继续留在女儿家帮忙带孙子。她不想让女儿和女婿为难,更不想因此破坏家庭的和谐。但如果她真的离开了,孙子的生活谁来照顾呢?这成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矛盾。

3. 李大姐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决定主动和女婿张强谈一谈。那天晚饭后,她把张强叫到阳台上,语气坚定但温和:“张强,我想了很久,这个钱啊,我以后就不收了。我是来帮梅子的,咱们是一家人,哪里能把这事儿当成工作一样?不过,你放心,我还是会好好带孙子,绝不会因为不收钱就怠慢。”

张强一听,急忙说道:“妈,怎么能不收呢?您辛辛苦苦帮我们,钱是应该给的,这没什么好说的。”

李大姐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亲家她心里一直有疙瘩,我也不想因为这点钱让两家人闹得不愉快。咱们以后就别再提这钱的事了,这样大家都能心里舒坦些。”

张强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妈,我知道您是为我们好。其实我也明白,刘红她有她的想法,但她那人嘴硬心软,过一阵子就好了。只是我和梅子都觉得您该收的,毕竟带孩子真的不轻松。”

李大姐轻轻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的心意,也知道你们感激我,但这个家啊,要和和气气才好。钱是小事,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李大姐坚持不再收辛苦费,而她对孙子的照顾依然一丝不苟。白天,她依旧忙着给孙子换尿布、喂奶、哄睡,傍晚还会推着小车带孙子出去散步。尽管她再也没有提过那3000块钱的事,但张强和李梅都心存愧疚,总想着怎么能更好地对待李大姐。

几个月后,刘红来家里探望孙子,看到李大姐依然耐心地照顾孩子,似乎也没再提起“辛苦费”的事。刘红这人虽然性格强硬,但她毕竟看在眼里,心里也明白,李大姐是真的尽心尽力。

“李大姐,最近辛苦了吧?看你还是这么能干。”刘红端起茶杯,语气稍微缓和了许多。

李大姐笑着摇了摇头:“不辛苦,孙子乖得很,只要他好,我也心安。”

刘红没有再说话,但从她的神情中,李大姐知道,刘红对她的成见已不再像从前那般深了。这场家庭内的小风波似乎终于平息了,尽管刘红心中还多少存有些许不满,但她也明白,自己的儿媳和儿子确实离不开李大姐的帮忙。

张强在一旁见状,赶紧招呼大家一起吃饭,桌上的气氛明显比之前轻松了许多。虽然有些事没有彻底解决,但大家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回避,不再把矛盾放在明面上。

一顿饭吃得温馨愉快,席间大家有说有笑,刘红也比以前更多参与对话。李大姐心里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这几天的决定是对的。家和万事兴,有些时候,为了家人的和睦,妥协与让步是必要的。

饭后,李大姐抱着孙子坐在沙发上,轻轻摇着哄他入睡。张强走过来,悄声对她说:“妈,我和梅子商量好了,以后每个月的钱我们就直接存给您,等以后您想用的时候再拿出来,您看这样行不行?”

李大姐听完,笑着拍了拍张强的手:“你们啊,别费这心了,妈不图钱,图的是一家人好好的。”

张强感动地点了点头,心里暗自决定,以后一定要多关心李大姐,不能让她觉得自己在家里是个外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大姐依然过着忙碌的生活,日复一日地照顾着孙子。亲家刘红也逐渐接受了李大姐的存在,不再对那“辛苦费”耿耿于怀,偶尔还会主动帮忙照顾孩子。两家的关系慢慢变得平和起来,仿佛之前的争执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在这些看似平静的日子里,李大姐偶尔会想起那些曾经的争论和不快,心里有些感慨。她知道,钱和亲情总是微妙的,很多时候,它们之间的界限很难分清。那么,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新的矛盾和挑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