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乐意帮助你 但我不想被你帮助

乐于帮助别人,却忌讳自己得到帮助。(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被有毒心态伤到疲惫不堪的你,请停下脚步,给自己一个机会好好体察内心

作者的「心灵补充课程」一点一点练习转念,重建刚刚好的人际距离,找回遗失已久的自我平衡。

【精彩书摘

拥有好人情结的人有一个特点:乐于帮助别人,却忌讳自己得到帮助。N每次见面都说要请我吃饭,今天我已经先说我要请客同时站在收银台前,他却过来不惜把我撞开坚持要付钱,甚至我都已经把信用卡交给店员了,他还可以把我的卡抽走把他自己的卡交给店员,看到N这样我感到相当诧异,搞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弄得好像N不给我做好事的机会,我也不让N可以照顾别人。N想得到的到底是什么?有的人总是会想帮我的忙,想帮我准备点心、帮忙打听聚会场所、帮我先去探路……所以我也想有机会要回报对方,跟他说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跟我讲,但他却摆摆手说没关系。那种感觉不是很舒服,因为从拒绝中能感受到微妙的气息,那种氛围就像「我的事情我完全可以自己搞定,但你不是,你需要帮助」。

如果长期处於单方面接受帮助的角色,就会对对方的帮助感到负担,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欠债的人,或者是一个无能的人,连还债的机会都没有,只是不停债台高筑。得到的太多了,实在无法偿还。为了回报已经得到的恩情,恐怕永远也离不开那个人。

刚开始肯定是很感激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觉得喘不过气来。我开始混淆,这个人到底是为了我,还是为了自己。最终是为了困住我,为了不让我离开,为了让我变成他所属的吗?一旦有了那样的想法,对方看起来就会像个恶魔,我则为了从他的手中挣脱出来而筋疲力尽,他还会愤怒地对我说:「我是怎么对你的?我为你做了多少事,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我也曾在处于相反的立场。很久以前有个在各方面情况都比我糟的朋友,我曾经很积极地帮助他,带他去看演唱会、去唱KTV、请他吃饭、也一起念书,为了让他从忧郁中摆脱,总是不吝给他安慰和鼓励。我尽情享受施舍的满足感,甚至还觉得我就像光,那个朋友是影子,我会让那个朋友走出阴影。

有一天,朋友看了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的书后对我说:「看了这书里的内容,发现你似乎把自己囚禁在厚厚的皮层里。」我感到愤怒和被背叛,「你竟敢(当时真的感觉是『竟敢』)……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说?我是怎么对你的,你竟敢这样指责我?」朋友说的话,就像是他「竟敢」跟我站在同一等级一样,我无法容忍,最后和那个朋友绝交了。

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虽然我说希望帮助那个朋友走出困境像我一样,但事实上我一直把他放在比我矮一截的位置,因为我把他看作是比我差的人,我不希望、也不接受他跟我同一个级别。那件事之后,让我开始深切思考我所谓的「善意」到底是什么。

电影《大艺术家》中也有类似的状况。《大艺术家》是一部讲述从无声电影迈向有声电影,以此过渡时期的美国好莱坞为背景的作品,在二○一二年得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电影的男主角乔治是默片时期最红的演员,而女主角佩比则是仰慕乔治的无名小演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邂逅乔治,进入电影界成为有声电影的当红明星。两人之间的故事一言以蔽之就是悲喜交加。

电影中让人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乔治知道佩比在默默帮助他的那一幕。佩比在乔治房子被拍卖时,暗地里偷偷买下他的所有收藏品并保管得好好的,乔治到后来才在无意间发现这个事实,那一瞬间他大受打击,无法接受,甚至还试图自杀。因为乔治一向认为自己是「帮助别人」的角色,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接受帮助的人」。他是一位大明星,因为这种想法,所以总是宽容、慈爱。施以宽容永远都是他的职责,因为对他来说,给予帮助意味着他比得到帮助的人更有优势。他认为「帮助」是阶层较高的人施舍给阶层较低的人,因此一旦自己受到帮助就代表不如对方。

对乔治来说,佩比一辈子都是「多亏我的宽容才有机会出道的无名女演员」。就算是乔治在佩比家中接受照护的那一刻,他的眼神还是一样流露出大明星看着无名小演员的目光。就算现实情况已经改变了,在他内心里还是维持着大明星的自尊,无论如何都要在佩比面前努力维持那份从容,那是乔治爱佩比的唯一方法。

但是佩比却以「单纯的爱」这个名目持续让乔治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羞辱。她在背后偷偷帮乔治,让他在自己漂亮的家里休养。所有一切对佩比来说虽是善良的表现,但对乔治而言,却是强迫承认自己现在的地位已经比佩比矮了一大截。这件事对乔治的冲击程度,让他后来试图含枪自尽。一开始与佩比在什么位置相遇,最后也应该要在那个位置才对。

乔治不能适应的不只是电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的变化,他更无法接受自己的身分地位下降、影响力变弱、从施舍者变成接受帮助的人。因为他在心理上一向认为自己比别人处在更优越的位置,我认为他的真面目是「傲慢」,这就是拥有好人情结的人隐藏在内心的秘密。

他们为了得到爱而爱,用别人无法承受的善意不断施以帮助和善行,好在关系上占据优势,透过施舍者的优越感换来自己的存在感,给受助者的心理造成负担,让他们产生罪恶感,使他们无法离开自己。好人情结的善良最后终究只是伪装的。

这么说也许太残酷了。我是真心希望对方好,尽我所能地帮助他而已,说我的善良是伪装的实在太冤枉了。但是我们自己也要怀疑是否有过度的亲切和善行。没有必要做到那种程度,为什么我还要继续那样做,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停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不愿意承认。

(本文摘自《情绪过劳的我,有些话想对自己说》/三民书局)

作者简介

赵玟英(조민영)

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毕业中央大学文创系硕士,中央大学戏剧学系博士学程结业。曾为音乐剧剧本作家及作词家。第一部公演的音乐剧为二○○五年的《冬之旅》,后续作品有《拉隆德》、《豆䇲皮》、《室友》、《B计划》等。曾在明知大学、汉阳大学、韩国艺术高中、诚信女子大学、檀国大学等担任讲师,教授音乐剧理论与历史。

三十八岁时因严重过劳症状,导致身心能量枯竭,在日常生活崩溃的瞬间,为了生存,开始学习检视自己的心灵。努力克服过劳的影响之后,以阅读治疗师、写作治疗讲师展开第二人生。现在以成人为对象在教育研修院、幼儿教育振兴院、各地图书馆、社福中心等地利用绘本、戏剧、卡片、写作等各种媒体,积极展开以探索内心为重点的阅读治疗课程。

在克服过劳之后,针对过去教过的学生,展开一对一的「心灵补充课程」。从二○一八年开始至今,在心灵补充课程中与六十四名学生面对面沟通,虽然大家面临的情况和事由不一样,但引发问题的心灵模式与作者当初陷入过劳的五种心理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回想起曾经把心理问题当作微不足道而置之不理的那些时候,为了向正在消耗自己心灵能量的人传授对策,因此决定写这本书。以多样的授课方式及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无数错误记录为基础,希望这本书能为因日常的疲劳而耗尽所有能量的读者带来自尊与自信。

译者简介

冯燕珠

新闻系毕业,曾任职记者、公关企划。辞去工作只身赴韩进修,回国后踏入翻译界,翻剧也翻书。译有《老婆,今天可能有点辣》、《飞机云》、《若有来生》、《破果》,绘本《西瓜游泳池》、《奶奶的奇幻暑假》等。

《情绪过劳的我,有些话想对自己说》/三民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