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明明不需要你却硬要帮 助人6大错误...你中枪了?

助人为快乐之本,但有些想法是错误的。(示意图达志影像

网搜小组综合报导

帮助人是付出,却也收获快乐。然而,帮助人又是一门技术,如果我们不明所以,有时候会陷入错误。有专家就提出了帮助人的6个错误,包括「超出自己能力」、「勉强自己」、「别人不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为别人负责」等,你中枪了吗?

心理网路服务平台「壹心理」专栏作者邹根生撰文指出,小时候老师总是教导大家「乐于助人」或「助人为乐」,但完全不考虑自己而去救助别人的行为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或一种人格缺陷,因为它泯灭了自我。

邹根生表示,当我们帮助人却不考虑自己是否有此能力,有时因此让自己处于危险中,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例如自己明明不擅长游泳,却去救一个落水者,这是帮助人的一个错误,也就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

还有一种错误是,勉强自己、不情愿而不快乐地帮助人。邹根生进一步举例,一名年轻人下班后拖着疲累的身躯去挤地铁,忽然有老人上来,如果他让座,可能是不情愿,因为他自己也非常需要这个座位

邹根生建议,这种情形下先不用让座,把「机会」留给身边其他乘客,因为不太可能大家都像你这么疲累。

▲搭大众交通工具让不让座,一直是争议话题。(示意图/记者杨佩琪摄)

不过,邹根生也说,在西方一些国家,如果让座给老人,老人常常不接受,有时甚至会不悦,觉得你把他当成弱者;因此,如果对方不需要你的帮助,你硬要帮助,那么这也是错误的,这是强迫,而且这多半是满足助人者自己。

另外,帮助人并同时为他负责,也是不正确的。邹根生指出,我们鼓励助人者全心全意地助人,而不是留有遗力,或者半心半意,但从来不主张助人者要为被助者最终的生活负责。

还有些人会轻易许诺帮助人,事后却不能全心去帮助。邹根生说,这样的帮助反映出不是完全自愿和真心的,那么本来别人可以找到更好的帮手,却因为你的介入,他们错失或耽误了机会。

牺牲自己或家人利益去帮助人,也是错误之一。邹根生解释,除非是特殊职业,否则一般人不会这样做。深圳曾经有一名歌手生于贫困家庭,后来他成功了,回想起小时候曾经因为缴不起学费而被罚站、吹风,「那种感觉真的太恐惧了!」所以他全力帮助那些失学孩子,10年内捐了300万元人民币,但最后不仅没了老婆,自己生病也没钱医治。邹根生强调,「给」是出自爱心的,不是出于恐惧,是完全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而不该是超出能力的。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