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送的礼物不想要却总是丢不掉?原来你是「滥好人」

图/shutterstock 文/梁惠明

她走进独居的母亲家里,一打开门,迎面而来是一股沉闷的霉味,堆满杂物空间,遮住光线也挡住通风。她下定决心与妈妈沟通,母亲终于答应要把生活空间整理一番。没想到母女才开始清除杂物,问题就来了。

墙上幅画虽然发霉了,但这是我跟你爸搬进来时,爷爷送的,已经30多年了,不能丢」、「这个抱枕是好朋友德国特别挑给我的,她要是来了没看到,多不好意思」、「蒸脸器是你哥送的生日礼物,虽然从来没用过,但是不能丢」......,她突然了解,为什么原本可以空间清爽的这个家,怎么会堆满东西──丢不掉的不是物件本身,而是母亲心中的「人情枷锁」。

「如果我能回答那些难以抉择的问题,我就会知道某样东西是否值得留下。」作家唐娜怀特在《懒惰主妇持家术》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提到纠结的心情。倡导「断舍离」不遗余力的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观察发现,「平常越好相处的人,家里杂物越多」,她认为,这是一种「滥好人情结作祟。

滥好人很难拒绝他人要求,想当被大家喜欢、接受而受欢迎的人。以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尽可能去满足他人的欲望,让大家因为「我」的存在而开心。

事实是,这是不可能的事。人总是会依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利害程度,看待与他人的关系,即便对方以「我是站在你的立场帮你想」的角度出发,但别人毕竟不是你,这才是现实──有些别人送的礼物,你真的不需要。

山下英子举出「丢不掉别人送的礼物」隐含的三大心理因素

1.对送礼者感到抱歉

2.不希望对方觉得自己不珍惜他的好意

3.担心送礼者知道自己礼物被丢弃,会难交代、不好意思,还伤了对方的心。

(把不需要的礼物处理掉吧!如果心怀歉意,就拍个照记下心情,留下心意就好。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有多少生活的印记足迹,是需要丢弃的?又有多少真实的情感,是可以保留的?这两个问题应该常常问自己。丢不掉别人送的东西,出发点若是「对送礼者表达珍惜和感谢的心意」,而不是真的需要物件本身,那就舍弃吧。

如果内心还是纠结难以下手,不妨来个小仪式。为礼物拍个照,把自己对这礼物的感觉写下来,也许是感谢、怀念、记忆,写完后留着照片和心情小语,就认真向物品本身说声谢谢,处理掉吧。

对于打从心里感到厌烦、不需要却又碍于情面硬留下来的礼物,一样把心情写下来,拿出决心向它告别,然后把字条连同物件一起处理掉吧,别留下让自己不开心的记忆。

断绝以好意为名的束缚、舍去对过往记忆的执着、离弃为他人而活的人生,是断舍离的基本精神。学会自己丢东西后,更要学会如何与「留下」的心情相处──从丢不掉的礼物发现自己是「滥好人」后,请多练习「倾听自己的声音」,允许自己表达情绪,你仍旧会是原来那个好相处的人,只是别再苦苦勉强自己,委屈当别人眼中的好人。

延伸阅读:

给自己一个清爽的家,10种你该减少的物品

美人重整衣柜,丢掉各种舍不得

断舍离,别再瞎囤积了!

比起记忆力 更需要「忘记的能力」 中年起该忘的五件事

最值得挖掘的新商机!掌握3兆元的银发市场,美、日、台实战案例都在这!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