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可以帮你」!十年的辅导教师生涯 帮助受暴儿童找回快乐

在之前一连串家暴专题报导中,可以发现「除了成人,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受暴者孩童青少年」,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也不清楚为什么深爱的爸妈要这样对待自己?

恐惧、担心、自我怀疑,自责等行为,如同一团黑雾,将无助的他们团团包围。如果这时没有人适度地伸出援手,这些受伤心灵世界将会开始崩解、逐渐对外界失去信任,甚至将这份不安悄然寄生在内心深处,影响未来的亲密关系发展和新组成的家庭相处。

曾在高中辅导室服务近十年的陈志恒老师说,他曾处理过相当多学生受暴案例,也许有些人会家长辩解「那只是一时情绪失控过度管教」,但每每看到出现在孩子身上的伤痕,都一再地显示,那是不寻常的虐待,是将孩子往死里打的铁证。且很遗憾地,这些会主动求援和有被发现的例子都只占少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多数孩子都选择隐忍呢?

Reason 1 :身心是否足够独立

陈志恒老师分享,其实任一种生物都是一样的,当遇到危险时,必定会出现四个生物本能的抵御步骤:「逃亡、战斗、冻结、瘫痪」。人也是如此,要嘛赶快逃,要嘛决定跟他拼了,如果不能逃也不能拼时,则会先惊呆愣住,再选择静观其变、思考该怎么做。

只是通常孩子在各方面的身心条件及资源都是不够的,他们仍需要仰赖大人照顾起居,因此既不能逃亡,也无力战斗,只好选择继续默默承受。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孩童和青少年,在暴力发生的当下都会选择隐瞒和忍耐,并且极力说服自己,只要不要轻举妄动,就会没事,只要让自己感觉麻木,就不会产生任何的痛苦。

Reason 2 :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羁绊

除了本身无能为力外,还有一些原因是出自对父母的爱、家庭的忠诚,还有自我的负面评价。当事件发生时,他们的内心会产生巨大的冲突,一部份担心向外求援这个行动很有可能伤害到家人,进而造成与父母间的连结消失,另一部份又矛盾地否定自己,认为:「因为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我会被打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也不该告诉别人。」

Reason 3 :痛苦已经达到极限

但志恒老师指出,有个例外的情形,那就是「痛苦到达极限」!如果当孩子已经忍无可忍时,他也许就会考虑发动逃亡和战斗。

说到这里,老师停下来和我们分享一个故事,他说他曾碰过一位就读高一的学生,因跟朋友诉苦自己经常被妈妈打骂、胸口有数道被高跟鞋敲打留下的痕迹…,而后这件事辗转被班导师知道后,转至辅导室介入。但当时,不论是面对学校老师还是社政单位的志工,该位学生都坚决否认有遭受到家暴的这件事,事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一直到学生高三那年,一天他主动到辅导室,很紧张地劈头就问:「老师,你真的会帮我吗?」志恒老师一听,马上追问发生什么事了?这时学生才全盘托出,之前的事情全都是真的,直嚷着:「我真的被打,我真的受不了了,我一定要离开这个家。」有了学生的指认后,一切才得以被揭发,开始进入后面的处置程序。

编辑好奇地问志恒老师,难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学生在一开始选择矢口否认,却又突然在两年之后,态度说词一百八十度大翻转?

Reason 4 :知不知道求援的管道/管道能否信任

志恒老师维持着一贯沉稳的态度,有条理地说:「因为在这段期间中,我不断地告诉他,姑且不论家暴的真实与否,但『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我可以利用哪些资源来帮助他,很清楚、透明地告诉他,我会怎么做。」尽管表面上学生都只是否认,但其实背地里,在每一次的谈话中,他都是在不断地试探、观察「这个大人是不是真的能够帮助我?」

当那份尊重与善意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并且愿意试着重建对他人的信任时,等到下次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也许他就会选择做出一些些不一样的改变,而不是继续闷不吭声。

后来经过一次次的深入了解后,志恒老师才发现,原来学生在国中时期,就曾有向学校老师求助的经验,只是当时的种种原因,导致事情并未被妥善处理,反而加重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谅解与暴力,所以最初学生才会不相信「真的有人可以帮助他」。

▲只要用细心和耐心陪伴,其实多数的孩子最后都能找回快乐的生活。

「不过很欣慰的是,后来在面临升学选择时,学生告诉我们想念社工系!」志恒老师话锋一转。

或许,这些受暴孩子的心灵可能早已破碎,必须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走出阴霾、继续和世界接轨。但幸运的是,挥别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在这个社会上仍有许多像是志恒老师这样的支持者,愿意倾听、帮助他们一步步重拾信心,再次建立与人之间的信任,重新对这个世界展开笑颜,并乐意将这份关心持续传承下去!

延伸阅读:

【家暴迷云】什么样的人,会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做出这种事?从电影全知角度正视过去的创伤记忆

【家暴迷云】113 专线其实有帮助!恐惧来袭时,他们一定能帮你:2 张图看懂家防中心的服务资源

※本文由女子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