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谈话老是讲自己和钱 小心hold不住朋友圈

▲在朋友圈里,有的人说话就是感觉特别有趣,能够吸引众人的注意。(图/视觉中国CFP提供)

作者:微博粉丝破5千万、百万畅销作家苏芩摘自:麦田出版《你要世俗地活着,才能hold未来》

●精选书摘

有些人,相处越久你越爱他。这种时间深处的依恋,与一个人自身的丰富趣味有关。也不是所有漫长的时间都会让感情和感觉变得粗糙,如果是一个有丰沛情感和趣味的人,总会给人过目难忘的惊喜。

你会说话吗?

别觉得这样的问题很蠢。会说话的人不一定说得好话。如果你的话题永远围绕在不恰当的地方。

作为一个想要征服社会、获得全民肯定的人,要尽可能地避免谈论两类事情:自己和钱。谈话主题永远围绕着「自己」的人太过主观、自我,周围人听在耳朵里,觉得你是在出锋头,炫耀自己。爱谈钱是中国人的通病,但话题过多地围绕在钱、物质上面,会给人留下功利印象,从而对你树起心理防护栏。具体例子来讲是这样的。

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随便听也会发现:越来越多人谈话的主题都是紧紧固定在「我」身上。两个女孩子会这样谈话:「我上周刚刚去香港购物。」「我最讨厌这种苹果饼。」「我很喜欢新出的那款彩妆。」「我一点也不喜欢新买的那条裙子。」…… 好姊妹俩谈得热闹,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把这些话逐句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十分荒谬。一对一答间几乎不带有任何逻辑关系。她们不是在谈话,而是都在自说自话,充其量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听众。虽然,对面的那个听众也仅仅是跟她抱有同样目的的人。记住女人之交的不变定律:大多数女人之间的友谊基本上都是靠倾诉来维系的。一旦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友谊,可能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很多女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人人都不希望把世界的主角让给他人来做。但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至少,你该懂得不要总是跟别人抢戏。总是把自己定位为谈话的主角,那是一种「戏霸」的表现。

再就是谈钱。不少人有关心物价的喜好。「你这件衣服多少钱?」「这顿饭要花多少钱?」「你们上次旅行共用了多少钱?」好啦好啦,不要再说了!这么关心money,到底是有多缺钱啊你?!在某些人眼里,赚钱是人生观花钱价值观,谈钱则是社会观。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切对于钱财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令人反感的贪婪气味!可笑的是,有些还不够成熟的「菜鸟」刚刚进入社会,为了佯装老练,偏要口口声声「世故」不离口!别扯了!在「人精」遍地的世道,这青涩的伎俩简直让人失笑。还是那句话:钱是你获得自由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用来装酷利器——尤其是在与人交谈时。

说到这里,你再想想看:自己真的会说话吗?

Belinda顺便为我们更新了一下心理暗示语的概念:「要知道人的心理共性:只能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东西,不愿意记住的东西会选择视而不见。遵循这样的规律,心理学家专门制定了两套受人欢迎和不受欢迎的词语列表。」

受欢迎的词语比如:爱、幸福、快乐、舒服、金钱、安全、新鲜、容易、利益、值得、信赖、价值、保证、发现、真实、健康、漂亮、优雅、活泼……

不受欢迎的词语比如:悲伤、困难、成本、辛苦、损害、死亡、破坏、合约、签名、担忧、出售、购买、责任、义务、失败、压力、价格、错误、交易……

从这两组词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轻松、愉悦、能够瞬间感受到天降好运任何事物大家都是愿意相信和记住的,所以那么多骗子用低劣的骗术行骗,却屡屡有人上当,皆是因为打中了人心对好运气的需求点;而对那些刻板的带有压力和规范性的东西,大家本能上是排斥的,活着已经很累,谁都希望在压力的世界中,能够有机会不去想「压力」这回事。

举个例子来说吧,同样说一个人不会说话,用消极词语来表达是这样的:「这人说话尖酸刻薄!」「尖酸刻薄」作为一个标准的消极词语,会立刻在对方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怒从心头起!可换一套表达方式,可以是这样的:「这人说话不够委婉,你还可以更有亲和力一些。」「委婉」、「亲和力」都属积极词语,虽然加上了否定前提,但攻击力度并不强,对方反而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

社交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正面积极资讯,当你想去说服一个人接纳你、赞同你,就该学着用积极的方式去感染他。

话语中要尽力避免让对方产生压迫的词语,要在轻松的聊天状态中,渐渐接近他的内心。即便是两公司的业务代表谈判,也不要一张口便是合约、责任、出货成本、交易价格,这很容易造成对方浓厚的压迫感,压迫感一来,往往会挑起人的逆反心,逆反心一来,这场公关战役就变得复杂化了。说话办事多些积极的温度,世界会变得简单许多。

★本文经麦田出版授权,摘自《你要世俗地活着,才能hold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