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知行哲学维系两岸和平(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系列7)
知行合一乃孙文学说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建设的时代背景就是希望当时国人能够力行实践,不要空说、空想,勉励国人力行实践,重振人心,改造国人传统知易行难的错误心理,并鼓励国人必须力行、行易。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2016年7月1日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就台湾问题表示,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携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打拚。显见大陆当局对于两岸关系重视,便是强调两岸关系力行的重要。
台湾的蔡英文从过去将两岸关系的重点摆放在凝聚台湾共识,她不断强调知的功夫,无论是大陆当局所强调的行,或蔡英文所强调的知,都说明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但是面对今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困境,更能期盼两岸当局能从中山思想知行合一的概念中找寻现代意义,以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维护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根据孙文学说的内容,中山先生特举出生活中的十个例子,说明知难行易的道理,孙文学说强调「行之非艰,知之惟艰」,亦即「知难行易学说」,不仅在哲学论证及道德层次中扮演至为重要的角色,若以心理建设中的知行合一的内容来思考两岸关系发展,同样具有现代性之时代价值。
中山先生从历史的角度提出分析,他将人类的进化过程区分为三时期,并对这三个时期人类的知、行关系提出观察:中山先生对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论点在于「不知而行」、「行而后知」、「知而后行」三个时期皆着重在「行」,具体去做才是最重要的。而知道才是困难的,只要能知道就一定能去做,故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以及有志竟成。他深信行因为是容易的,故要力行,只有力行才会有志竟成;只要能够知道,就一定可以做到。
谈到知的功夫,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两岸停留在不知对方主张及观点的时刻,在两蒋主政时期由于汉贼不两立,两岸一直都处于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时期,当时要想知道对方的想法是很困难的,更遑论两岸交流,当时便处于知难时期。
李登辉主政时期,虽然有九二共识,但两岸对一中内容的歧异再加上在野民进党对于九二共识的否定,更使得九二共识之共同认知在两岸三党间是十分困难的。陈水扁时期两岸由于缺乏互信基础更没有共同政治基础,虽然对于对方的主张已经有渐渐清楚的认知,但仍无法克服其中的障碍;马英九时期虽然与大陆当局有九二共识之共同政治基础,但马政府的「三不」(不统、不独、不武)仍然使两岸交流产生一定程度的瓶颈与难度,在知的功夫中虽有突破,但仍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行的效益大打折扣;而现今的民进党蔡英文政府又重回两岸对于九二共识之认知上的障碍。
中山先生之所以认为知难行易,重点在行易,而两岸目前又回到知的难处上,没有知难就不可能行易,只是这里所谓的知,并非不知道对方的想法及主张,而是知道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协商突破,因为两岸当局坚持各自的底线都牢不可破,眼前九二共识的认知共识是困难的不只是对于一中内涵差异及各表内容歧异;更重要的是就连台湾内部对于九二共识存在与否和九二精神的看法是不同的,显然两岸关系目前的难点又回到知的部分,但没有知的共识,岂有行的交流。
行的功夫最明显的展现便是在于两岸事务性的交流及微观层面和政策的推动与进行。行易促成两岸事务性交流成果,除了两岸事务性交流可以看出两岸关系透过行动来开展。中山先生当时勉励国人要有志竟成,其重点在于坚持,有志者事竟成。从两岸关系的角度来看,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实要坚持,有毅力有恒心。
中山思想日久弥新,从他的思想中随时可以找出现代性的应用价值,现今的蔡英文政府强调知的重要,也就是在台湾内部寻求共识,而对于行的部分实施则没有多大的意愿与企图;反之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每每在两岸关系上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这便是强调力行的功夫,但极有可能忽略知的重要,以致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而转化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国民党主政时期多半强调行的功夫,无论就宏观面或微观事务层面都期待与中国大陆在各项交流进行突破。
两岸需有共同认知
因此两岸都必须透过各种方式,将两岸认知转化为力行,将协商中的具体内容展现在民众的面前;两岸制度化协商便是力行努力的方向,在知的层次上尚须双方各让一步,各取所需;虽都不满意,但可勉强接受,如此才能顺利进展到行的推广,各项事务性交流方能顺利运作。有志竟成不仅需要恒心细心与耐心,更重要必须是两岸民众都要有此共同的认知,认为两岸问题必须持续不断地处理与解决,方能达成有志竟成的目标。(系列完)
(作者为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