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乐观也是病? 心灵流感「九指标」最怕就是吃睡都失调

▲忧郁严重影响生活。(图/Pakutaso)

记者戴榕萱、关卓琦/台北报导

近日一名北一女新生因课业压力坠楼轻生令人扼腕;现今多数民众日常生活压力大,「忧郁情绪」就伴随而来,且最怕的是这些乌云挥之不去。本文透过联合医院精神科主任刘宗宪医师的分享,教您如何辨别被称为「心灵流感」的忧郁症,以及复健之路又该如何进行。

邱吉尔曾经说过:「心中的忧郁就像黑狗,一有机会就紧咬着我不放。」目前医学把忧郁症认定为是大脑上的疾患,由于脑部化学物质失调,以「血清素、正肾上腺素、多巴胺」三元素来做指标,不只是单纯情绪不佳,且可用「严重度、持续时间」做分水岭

严重度分为A(Affect,情绪)B(Behavior,行为)C(Cognition,认知)D(Drive,趋力)四点;维持时间可以两星期来当作分水岭。

忧郁症除了ABCD四领域之外,还有国际上诊断用的「九指标」,包括:

一、 情绪低落二、 明显对事物失去兴趣三、 体重下降或上升四、 嗜睡或失眠五、 动作迟缓六、 易疲倦或失去活力七、 无价值感或出现强烈罪恶感八、 注意力不集中九、 出现负面想法,甚至计划自杀

文中忧郁症在临床上是指「重度忧郁症」,好发年龄为40岁,患者通常在两周以后还无法分解坏情绪,且出现「九指标」中的其中五项以上,致出现「失眠」、「无食欲」这两种典型症状,就符合诊断。刘医师用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了解,一般人遇到丧亲之痛,大多会在头七时收拾好心情办理后事,若是忧郁症患者,则可能丧失办理后事的辨别能力,甚至已经出现束手无策的表现,且需要旁人提醒。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2020年时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视,除了心血管疾病、爱滋病之外,忧郁症也是其一。忧郁症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终生盛行率(一生中可能罹患的机率)约15%,远高于精神分裂症(已更名为思觉失调症)的1%。因此刘医师说,别以为乐观的人不会的忧郁症,当脑中化学物质改变时,人脑便开始出现负面思考,这时忧郁症就已经偷偷找上你。

从WHO公布的终生盛行率来看,罹患忧郁症机率不低,那么在台湾社会中男女比例又如何分布?刘医师对此说,女性生理上本来就比较吃亏,像是需面临生理期、怀孕、更年期等阶段体内贺尔蒙间接影响到心理状态,出现常有耳闻的「经前症候群」、「产后忧郁症」、「更年期忧郁」,或有些人是「职业妇女」的身分,就需面对工作家庭压力等,这些都是贺尔蒙与环境影响的例子。而又依就医纪录,女生通常比男性愿意就诊,因此女患者会比较多,约2:1。

刘医师分享其中一个他经手的成功CASE,A小姐面临婚姻中最不想碰到的「外遇」,先生漠不关心的举动、小三传讯,压力源明显让她心情低落、食不下咽、失眠,半年来心理越来越不堪负荷,轻生念头转为强烈,期间她没自觉已被忧郁症入侵,她只意识到先生的过失,且不断把这错误加诸痛苦在自己身上,先生每一个行为都令她百般窒息。子女带她来就医,先服用药物一周,情绪明显平复,两三周后,血清素明显提高,她的头脑逐渐恢复正常机制,且出现正向思考,医生这时才开始对A小姐做心理咨询,协助走出阴霾。

一般来说,服用抗忧郁药物的患者通常两三周就有明显改善,三个月内就能达到疗效,服用药物期间最好不要喝酒、高盐、高糖的食物,其中更不能食用「葡萄柚」,降低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积存体内反而引起副作用或致命危机。当然,投入的药物合不合适,也得视每个病患的体质与性格

▼忧郁症会让人对事物提不起兴趣。(图/Pakutaso)

如失败例子的B先生,他的生长环境影响个人性格,长期以来都是处在灰色情绪当中,把自己边缘化,不时出现自伤、负面想法,或者说他在潜意识中就具有挑战、对抗的成分,甚至认为自己状况好转后,就在野无法受到家人关心,因此即使投药,身体反应还是不好。刘医师说,对于这种患者要抱着「有治疗就有希望」,面对具「边缘性人格」的患者,等于是性格重建,虽然康复之路较长,但临床上最怕的还是「患者自行停止就诊或停药」。

现代社会变迁快,患病年龄层与社会结构紧密相连。刘医师提出,老人独居、少子问题,这些也都会衍伸出两者的压力源问题,如长者独居时会出现老人忧郁症,又称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少子化的趋势下,孩童过度被关注,其压力源除了课业或同侪竞争,还多了家庭这一环。

▲现代社会观步入少子化,过度关注也是孩子的压力源之一。(示意图/记者谢婷婷摄)

不少人对忧郁症治疗感到好奇,目前国内还是首重药物治疗,先将脑部的化学物质平衡好之后才能进入心理咨询的阶段,简单来说,就是「脑袋清晰了,就容易拨云见日」,做起心理咨询也较能事半功倍,因此患者切忌勿擅自停药,以免更难诊治。

▲《小郁乱入‧抱紧处理》专案平台上让民众能初步了解忧郁症。(图/小郁乱入作者林妤恒提供)

忧郁症患者的朋友又该怎么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协力者呢?亲友的陪伴与倾听是最重要的,绝对不能想尽办法「劝导」,毕竟在过程中多少带有情绪字眼(不长进、废物等字眼),一不小心触碰到病患最脆弱的部分,反而引起患者反弹,或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如: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为什么你们都会?)等反效果

2016年获得红点设计奖、《小郁乱入‧抱紧处理》作者林妤恒分享自己做专案的动机,她提起自己小五时就发现母亲日常生活中出现不寻常的行为,家里东西总是一团乱,但长期以来都认为妈妈是忧郁症缠身,直到接触专案,她把妈妈当作第一位访问者后,妈妈才对她说「我是躁郁症」。

▲小郁的尾巴就像纷乱的情绪 。(图/小郁乱入作者林妤恒提供)

林妤恒以妈妈为例,躁郁症一定要有「躁」,像睡眠少(凌晨3、4点就起床)、极度自信、从未担心钱不够用,但是在「躁」之后伴随而来的却是「郁」的行为,如开始担心钱不够用、被家人数落时才有「郁」的情绪。她与弟弟于国高中阶段,就面临母亲发病时期,虽然姊弟俩会主动收拾家里,但却也会不经意地丢出尖酸的言语,也默默埋下反效果的种子。

林又说,家族阿嬷有老年忧郁症,因此她不时透过家族群组传送相关资讯给亲戚,家庭成员才开始正视,进而减少「精神病」的污名化。但即使这样说,妈妈的病况已透过药物治疗痊愈,但家人潜意识中仍有「她是精神病患者」的既定印象,不只她们家,很多民众也都如此。

目前虽有不少学派针对忧郁症遗传做研究,但与其说是遗传,不如用「家族病史」一词会比较恰当。如家中其中一位心情低落,气氛通常都很低迷,因此在患者忧郁情绪长期薰陶下,家族里再度出现忧郁症者的机率肯定比一般人高。

▲忧忧子像一朵云,但忧郁情绪可以随时消散。(图/小郁乱入作者林妤恒提供)

《小郁乱入》专案中的测验量表则参考台大精神部「简式量表PHQ-9」,得分15分以上通常就有忧郁倾向,但量表并非诊断,有可能患躁郁的人做忧郁症的量表,却误以为自己有忧郁症。所以自己觉得自己有负面想法浮现时,不要避讳,尽管致电到专业咨询中心询问就对了。

刘医师说看诊时,医生都会以病人状况而定,初诊患者大约半小时至1小时,了解大部分症状及开药,后期治疗会逐渐让人敞开心房、吐露心事,因此患者不要担心自己无法控制情绪。透过了解不同,台湾忧郁症患者并没有明显年龄提高或下降的问题,原因出在「正视」,如近年政府积极推动「老人长照政策」,老年忧郁症才开始有较正式的卫教推广。

现代工作压力大,也容易成为诱发忧郁症的原因之一,虽然重度忧郁症是先天生理上与心理上的交互作用,但唯有自己懂得释放压力与抒发、均衡饮食及运动,才不会把灰色情绪累积到崩溃边缘;若因为是工作而导致患病者,医生建议当下都不要做重大决定(例如:辞职),宁可先请假、缓和情绪,对「心灵感冒」的人,只要适度关心即可,不要轻易给当事人意见,一有需要,就直接前往精神科门诊就医。

最后,民众除了可以借由「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自杀防治中心」等各项简式量表自我检测之外,《小郁乱入‧抱紧处理》一书也能快速帮大众了解病症与治疗。

▼工作压力大,也容易成为诱发忧郁症的原因之一。(图/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