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2015青年世代大调查》改变,就要行动!
文/洪绫襄、曾嬿卿《财讯》继4年前的跨世代调查后,今年又进行了《2015青年世代大调查》,分别从工作观、金钱观、家庭观、社会观,一窥新世代青年的样貌。也访问了许多新世代,从他们的言行作为,铺陈出青年世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自己的未来自己救」的世代!他们知道环境不利于自己,却愿意更加集中资源在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上,他们可以省吃俭用,可以奔波劳累,可以舍弃高薪,朝向他们向往的生活前进;他们宁可看准目标,把手上的筹码梭哈,赌一把圆梦的机会。他们知道,想要有所改变,就要行动。他们是「赌一把世代」!我认识一个年轻人,在海外看到一个西门町案子觉得不错,虽然不认识对方,就跨海直接投资了。我问他,你不怕是假的吗?他回答我,我们的时代跟你们不一样,我们是相信网路的,网路有坏人,就像现实生活中也有坏人一样。」台大社会系教授孙中兴观察到现在的青年世代,因为在网路时代成长,在网路上认识人,解决一切问题,发展出与上一代很不同的人际关系与价值观,决定事情更是勇往直前。
这种对新创事物的敏锐度和自信,源自于他们对新科技与新创意的接受度。「很多创投看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说:啊!你这么年轻……,我总想跟他们说,我年轻干你屁事!你要看我的财报!因为我的东西太新,创投看得懂财报,但他们看不懂电商的项目。」年仅36岁却已创业超过6次、拥有泛科学等8个业务单位的潮网科技创办人徐挺耀,谈起过去经验,不断强调,新的科技、新的获利模式,要靠有开创性的年轻人去做,要勇于投资这些人。
最重要也最辛苦的一群人! 30岁人所得还低于老年人
事实上,总计716万人,正处于人生黄金阶段20到39岁的台湾年轻人,理应是支撑台湾国力最重要的一群人,却也是台湾过得最辛苦的一群人,因为他们不管怎么辛勤工作,都拚不过既得利益者与富有老人,机会较20年前,减少许多。
根据主计总处102年家户所得调查,发现一个怪现象:没有固定职业的退休老人所得竟然和年轻人差异不大。根据调查,65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人年所得为39.45万元,而30岁以下则为36.44万元、30到34岁者为47.74万元,而普遍已工作10年以上的35到39岁族群,年平均所得也不过52.84万元。
「如果你只给台湾年轻人和柬埔寨同等级的薪水和劳动条件,怎么能要求他们有无限的创造力?」撰写《崩世代》一书的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林宗弘感叹,台湾人口老化,但再把资源放在老人身上并不恰当,要反向操作,要用对的政策,让资源在世代之间流通。
林宗弘的研究发现,像是资本市场、创新创业等的创富管道都被堵塞,结果社会流动停滞,让年轻人难以翻身,以创业环境来说,一方面没有第一桶金难以创业,但新创事业的失败率愈来愈高,企业要生存下去的资本额门槛愈来愈高。例如新创企业平均登记资本额约600万元,现存企业资本额则平均3400万元,表示企业若要存活,就要不断增资,但往往在资本额达到1200万元时就面临瓶颈,微型企业难有永续力,「就算是开茶饮店、鸡排店,不但要加盟金,还要花几百万元装潢、买设备,资本在几年内就会消耗殆尽,2、3年就再见了。」
更多元的人生想像! 把兴趣当工作,不把老人当对手
根据《财讯》所做的《青年世代大调查》,把创业当首要目标的年轻人仅14%,台湾未来的成长动能何在,实在令人担心。而能够有资本创业的,不是父母伸援手提供创业资金,就是父母退休生活无虞,不用靠子女养家,年轻人才得以无后顾之忧闯荡世界。
徐挺耀就坦言,「我爸是教授,我妈是中华电信退下来,他们不需要我供养,所以我才能创业,创业资金25万还是我妈妈提供的。」
然而,受不了台湾产官学界对青年创业以及发展电商产业的漠视,已创办过莫拉克灾情中心、推动消弭数位落差「胖卡计划」的徐挺耀,四年前决定移师海外,拚到今年6月,潮网科技率台湾业界之先,推出线上即时竞价(RTB)的网路广告平台,可望打破代理商长期把持的扭曲生态,还能做到跨境投放,且很快便完成数百万美元的A轮募资…(本文截自财讯481期,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