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台湾人在纽约写下金融传奇

周刊许静文

美国次贷风暴后,经济陷入从一九三○年代以来最大的衰退,但一家位在纽约皇后区、只拥有两家分行、由台湾人开设的小型银行,却在近五年获利大幅成长,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港星叶玉卿富商老公胡兆明,日前惊传破产,甚至二○○六年在美国纽约皇后区开设的「国际银行」也经营惨澹;但在同区内,却有另一家台湾人创立、名为「纽约第一银行」(Amerasia Bank)的小型银行,在一二年五月,被美国金融调查权威SNL Financial(商业智能服务)评为二○一一年全美四千三百家小型银行中的第一名,写下另一页台湾之光。

SNL Financial是美国评鉴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优劣的权威,多数在美的大型银行及保险公司,都采用该公司报告。而每年五月,SNL Financial都会针对全美超过七千一百家银行前一年的财务状况进行评比,公布最佳一百名;评比方式是以资产五亿美元为银行规模分界线,低于此标准就是小型银行。

评分标准包含总资产、税前资产回报率贷款质量、绩效比、坏帐率、贷款增长率等。对美国数千家金融机构来说,SNL Financial的评比就像是银行界的「奥斯卡奖」,一旦得奖,不仅有机会能在国际性杂志上被报导,对银行来说也是一项殊荣。

○八年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但总资产不过三亿美元的纽约第一银行,却在不景气逆势成长;一一年ROA(股东资产报酬率)创下成立以来最好成绩,高达一.八%,甚至超越JP摩根(JP Morgan)、美国商业银行等大型银行,成绩出色。

保守经营 反逆势成长

「我们的经营方式始终如一,就是做好自己擅长的,只是最不好的环境,反而给了我们好的机会。」纽约第一银行总裁黄志鸿坚定地说。

日治时代,黄志鸿家族是台南的地主,当年台南文人聚集的「固园」,就是黄志鸿祖父辈所有,日本总督南下访问,或中国文人如辜鸿铭、连横皆曾是座上宾二次大战后,黄家不如以往兴盛,黄家第三代多移民海外;而黄志鸿则有个活跃于台湾民主运动姊姊杨黄美幸,她曾任侨委会副委员长

黄志鸿在台湾念完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到美国寻找更自由的天空。到美国后,黄志鸿先在一家台湾人开设的工厂工作,他发现,移民族群要到银行借款并不容易,多数借不到钱;加上后来美国政府为照顾移民,政策支持移民族群创业,黄志鸿才自己开起投资公司,解决移民族群在创业时的融资问题

但投资公司并不能吸收存款,资金来源有限,有生意头脑的他和姊夫杨次雄合伙,向亲友募集到银行成立最低资本额五五○万美元,多做华人生意的纽约第一银行就在一九八八年诞生。那一年,黄志鸿已经三十九岁。

保守、行事稳健的黄志鸿,并没有因为经营顺遂就大肆扩张,至今仍保持只有两家分行,因此银行获利一直只是平稳;但却反而在近两年美国景气最低迷之际,获利出现大幅成长。翻开纽约第一银行财务报表发现,一○年是银行营运最关键的转折,相对○九年来说,成长了八六%,原因在哪?

严格审查贷款 降低呆帐

纽约第一银行副总裁蔡政苍提到,○七年次贷风暴开始后,美国房地产景气迅速冷冻,有些区域的房子估价和之前相比,跌价甚至达五○%,估价的标准趋于保守,让银行认为贷款风险已经随市场的跌价而降低许多;因此当其他同业不敢承作业务时,纽约第一银行决定继续执行既有的贷款政策。

蔡政苍进一步解释,纽约第一银行的放款标准一直都是估价金额的六五%,是属于平均水准;但在次贷风暴后,银行紧缩银根,有很多华人到其他银行根本借不到钱,或者是能拿到的成数更低,「但其实这些华人都是纪录优等的好客户」蔡政苍说。这时纽约第一银行自然能脱颖而出,接触到更多客户,「我们近三年的放款,每一笔都有正常还款。」黄志鸿自豪地说。

就算标准严格,过去仍有一笔贷款差点变成呆帐,让黄志鸿至今耿耿于怀。黄志鸿提到,九八年举办冬季奥运,可能将雪板列为比赛项目,在九六年时,银行放款给一家做雪板的中国工厂;但该厂却因为美国工资贵,资金调度出问题,整厂迁回中国,而产生为数不小的呆帐。(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38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