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三款主流怪保单 购买迷思破解

周刊许静文保险功能在于保障,在于承担自己无法负荷风险,但有些类定存保单,强调兼顾储蓄及保障功能,保费高、保障低,几乎成了台湾保险市场的主流,但一般小资族群,真的适合买这种保单吗?又有哪些迷思,是你在购买前必须要认清的呢?有一张保单,万一你在保障期间内身故了,保险公司就把你这几年缴的保费加计一点利息退还给你,当作保险理赔金留给你的家人,这样的保单、你会买吗?

王小姐,这里有张保单,一百万一笔缴清、六年到期后,能领到一一○万元的满期金,还有增值回馈金的补贴,平均每年的投报率有机会到二%以上,保本保息,万一保障期内身故,也有一一○万元的理赔金,要不要考虑一下?」

面对银行理专诚恳的眼神,王小姐心里涌起数个疑惑,「奇怪,怎么有这种保单?」「万一我走了,我缴出去的钱等于再还给我,为何还要买保险?」「多的十万元是做丧葬费?还是利息呢?」「保本保息,投报率还比定存好,真的吗?」

许多被推销过的人,相信心中都有共同的疑惑,而这类保单在台湾非常普遍,通常被称为「类定存」或「储蓄型」保单,最常在银行销售,共同的特色是:保费高、几乎没保障功能,却是台湾保险市场的主流商品

近两年来,全寿险市场新契约保费(FYP)有六成来自银行通路,卖的多是这种类定存保单。就算今年七月后,寿险公司调降保单责任准备金,类定存保单保费调涨,才让买气稍稍降温。依据寿险公会统计,今年九月银行通路新契约保费占市场四八%,虽然创下三年多来的单月新低,但仍接近市场一半。

且王小姐被推销的短年期、趸缴型商品只是类定存保单的其中一项,「增额终身寿险、分年缴的利率变动商品都是。」迷思一:保本保息?

但是,真的有像理专说的这么好吗?

既然是保险,理所当然一定是保本,不过,它所强调的是保障期满后保本,如果在保障期间内解约,不见得保本。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例,如果在缴费第一年就解约,最高会被扣四成,也就是说缴一百万元,解约后只拿得回约六十万元。

解约所能拿回的数字,其实在商品宣传单上都有介绍,只是消费者在购买前,从没仔细拿起计算机敲一敲,销售人员也不见得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迷思二:投报率比定存好?

另一个最常被拿来推销的话术,就是投报率比定存还要好,但真是如此?

以六年或七年到期的趸缴利率变动型养老险来说,不仅有到期满期金,还有额外的增值回馈分享金,但这必须依照保单上的宣告利率计算,宣告利率高低则和市场连动,万一利率走低,保户不见得能拿到分享金。

宏观财务顾问公司顾问李凤兰强调,宣告利率、预定利率都是保单上常见的专有名词,一般人难以理解,但只要记得一件事:「这两个利率都不是保险公司要给你的实质投报率。」

宣告利率的高低绝对是保户能否拿到分享金的关键,「利率低时分得少,当然也有可能拿不到。」磊山保经业务副总淑意分析

以现正销售的趸缴型利变养老险为例,十月宣告利率多是二.七%,若六年的平均宣告利率都维持在这水准之上,平均每年投报率有一.九六%;如果宣告利率降至二.五五%,平均每年投报率只有一.七%。

多家增额终身寿险的宣传单上都写着保额年年增加,力抗通膨,不过宏观财务顾问公司总经理邱正弘却说,这是大错特错的说法,「抗通膨要靠个人财富增加,保额是身故后才能领,能抗什么通膨呢?」迷思三:保单抗通膨?

且增额终身寿险也是属于储蓄、保险兼具的保单,储蓄性质高过保险保障,一般人需要的保障是随着家庭责任增加,保额要随之提高,但增额终身寿险却是反其道而行。

如果你在三十岁时买了一张一百万元的增额终身寿险,保额每年一○%递增,等到五十岁,保额会是六百万元,但此时你的小孩长大,房贷也所剩不多,需要这么高的保障做什么呢?

到底谁该购买类定存保单?南山人寿产品行销资深副总经理王瑜华说,只要卖给适当的人,就能发挥最大的效果,以类定存保单来说,就很适合高资产族群从事资产配置…【全文请见今周刊829期 】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

►►►每周最新一期《今周刊》内容就在ETtoday新闻杂志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