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花小钱大保障 40岁前必买保单

文/方德琳

前言:「意外发生后,我找保险业务员,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有寿险,所以没有得到任何医疗理赔。」车祸让她惊吓到,因此下定决心,要买足保险做好保障,才能让先生与两个小孩无后顾之忧。

十五年前,一场严重车祸,让淑琪化名)在床上整整躺三个多月。她回想:「一醒来,医生宣布我骨盆都碎裂,这辈子只能坐轮椅了。」但她凭着宗教信仰,熬过两年多漫长复健期,最后终于又站起来,医生赞叹她的信念勇气,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毅力过人淑琪说:「意外发生后,我找保险业务员,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有寿险,所以没有得到任何医疗理赔。」车祸让她惊吓到,因此下定决心,要买足保险做好保障,才能让先生与两个小孩无后顾之忧。

保费高到变负债 保险还买不完?

但没想到,这个美意却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当时,她与先生一起在高雄经营便利超商,「先生是原住民个性乐天,但不会想到要存钱。」车祸后她立刻加买医疗险与长期看护险,年付七万六千多元。而业务员看到她有存钱需求,又建议她买储蓄保单,每年支出将近四十四万元,单单保费,每一年就要付五十一万五千元。

六年多前,便利超商所在商圈外移,淑琪店里业绩不断下滑。二○○七年,全家年收入约七十二万元,可是保费加上日常支出却高达一○八万元,在付不出保费下,业务员又建议她以保单借款年利率高达六.九%,每年再付保险公司两万多元利息

○八年,淑琪开始出现车祸后遗症双脚越来越无力,完全没办法搬运货品。「医生建议,一定要赶快换人工关节。」她跑去问保险员关于医疗相关费用,没想到询问后才知道,当初买的医疗险,已将车祸事故产生的后续医疗列为除外责任,所以这六万到十万元换关节的费用,完全得不到理赔。

处在崩溃边缘的淑琪,最后只好求助理财顾问。经过全面健诊后,顾问建议她降低保费、停扣或者解约,让淑琪每年保费下降到四十二万元,以维持她每年正常家庭收支平衡。

缴了几年保费,最后白忙一场。淑琪很感叹:「人家都是赌博乱花钱才欠债,我与先生辛辛苦苦工作,只想早点退休,为小孩存教育费,居然会因为存保险而欠债。」她搞不懂,自己在哪个环节走错路,才一步一步走到保费高到自己快破产,而得不到任何保障的惨境

别以为淑琪的经历是个特例,事实上,很多保户也付出高昂保费代价,却没把该有的保障补齐,他们没有抓住先保障后投资储蓄的优先顺序,以至于该保没保,完全弄错重点。

保额只有标准的四五% 保费却超支七成

保险专家常建议,保额应该是年收入的十倍。若以台湾平均国民所得约六十万元(两万美元)计算,平均保额应该是六百万元左右。然而根据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的统计,一二年,每人平均寿险保额仅仅只有一四三万元,即使加上意外险两者加起来的平均保额也只有二六四万元而已。这个数字只有国人平均该有的四五%。

保额明显不足,但台湾人花在保险的支出却屡创新高,毫不手软;去年,每人平均年保费支出首度破十万元,达十.六二万元。如果根据另一个「双十原则」,也就是保费应该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这个保费支出显然又比六万元(六百万元的十分之一)多出快七成。

宏观财务顾问平台总经理邱正弘观察,这几年,大家对保险意识提高,知道保险是理财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台湾人保费增加,投保率提高就不足为奇。「但只有保障观念还不够,如果没有进一步了解正确的保险需求,反而容易被保险业务员牵着鼻子走,把预算花在刀背上而不是刀口。」他说。

编按:本文摘自7月3日出刊之《今周刊》863期封面故事「用小钱养出大保障」,同期内容除本文外,并有「善用定期险、附约 缴低保费享高保障」、「经济责任加重 大事先顾 有余裕再照顾小事」、「教育金退休金同时准备 重大疾病险优先防癌险」、「三数字体检你的保单」、「见面就推销列拒绝往来户」等系列报导,更多内容请参阅863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63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