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人生的第一针

2020年2月份,28岁的姚策被查出罹患肝癌,当他的母亲准备“割肝救子”时,却发现自己并不是姚策的生母

原来姚策出生时,因为医院的失误,他和同产室另一婴儿被“错换”了。

早在怀孕期间,姚策的生母就已经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它有传染给新生儿风险

乙肝病毒携带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一份研究曾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非感染者的27.4倍。

如果没有“错换”一事,姚策需要在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3天后开始接种乙肝疫苗,这样避免感染乙肝病毒的成功率将达到90%以上。

没有及时做到乙肝阻断,或许就是姚策罹患肝癌的重要原因。

这“杀人”的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行为三种途径进行传播,截至目前中国仍有7000万人感染。

作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乙肝疫苗成了救命稻草。

1

少了这一针,或将面临着什么?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困扰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第一病”。

七十到八十年代之间,无数中国人都笼罩在这种疾病的阴影之下。中国也戴上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时至今日,乙肝病毒依然可怕。

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例患者死于乙肝病毒感染,中国的人数是30万。

7000万感染乙肝病毒的中国人,依然生活在被它支配的恐惧中。

显微镜下的乙肝病毒/图源:wiki

乙肝病毒是嗜肝病毒,对人体有极强的破坏性

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应答系统会识别出来,没有打乙肝疫苗时,将产生三种结果——自愈、成为病毒携带者、患慢性肝炎。

自愈几率与初次感染的年龄有关,90%的成年人可自愈,然而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来说,仅有不到10%的痊愈几率。

未痊愈的情况下,人成为了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此时可以根据乙肝「二对半」(又称乙肝五项)来判断是否被感染。

乙肝五项中的指标不同,将产生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每种组合的临床意义也各不相同。

若人体免疫系统和病毒达成某种平衡,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

反之将导致慢性肝炎。

没有得到适当治疗时,慢性肝炎还将进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

全球每年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占比分别是30%和45%。

除了生理上的痛苦、生命的威胁之外,乙肝还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

很多人对乙肝病毒存在着错误认知,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当作“病毒”来对待,导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

许多病毒携带者没有被乙肝病毒击溃,但却因为这样的“隐疾”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导致抑郁。

众多家庭也因此陷入了“乙肝噩梦”的漩涡中。

直至乙肝疫苗出现,给他们带去了希望。

2

乙肝疫苗,人生中的第一针

1992年的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高达1.2亿。

随着中国乙肝防治工作的展开,乙肝病毒的流行状况大为改观。

1992年,中国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管理,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各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2002年,中国开始向所有新生儿免费提供乙肝疫苗,还在2009年到2011年间,发起了针对15岁以下儿童的补种计划,为6800万儿童接种了乙肝疫苗。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新生儿和幼儿及时地打上“人生第一针”,将乙肝病毒扼杀在摇篮时期。

同年龄组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在1992年、2006年和2014年均呈现大幅度的下降/图源:参考文献[6]

2014年,中国CDC对全国1至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均大幅度下降。

在今年10月29日,国新办还宣布中国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正是因为乙肝疫苗的推广、普及率的提高,中国才能摆脱曾经的“乙肝困境”。

3

乙肝疫苗,该怎么打?

乙肝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行为途径。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不正确地输血或者使用受污染的血液。

后来中国开始对献血员和血库中的血液进行筛查,使得乙肝病毒血液传播的途径得到了控制。

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却不容忽视——“乙肝家庭”越来越多,母婴传播成了主要的传播方式

据统计,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前,母婴传播达到了30%~50%。

图源:Shutterstock

如果是5岁之后感染乙肝病毒,仅不到10%的概率会发展成慢性乙肝。但如果是1~5岁以内的幼儿,这个概率将是20%~30%。

更为可怕的是,在产前12周到产后一周内,若幼儿感染乙肝病毒,那么发展成慢性乙肝的概率将是90%。

因此,乙肝疫苗,不得不打,而且越早打越好。

对于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分为三针次,第一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甚至更推荐在12小时内接种。另外两针次在后续的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1剂乙肝疫苗,从而达到充足而持久的保护。

同时,所有孕妇均需在产前进行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测。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务必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也就是所谓的联合免疫预防接种

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一般只需接种乙肝疫苗。

通过这种方式,避免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成功率已经达到90%以上。

图源:站酷

如果是成年人,应该先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接种。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说明接触过乙肝病毒,并产生了抗体,不需要疫苗接种了;若指标全阴,那么就需要接种。

疫苗的有效保护时间是3~5年,因此可以在3~5年后到医院检查,是否需要再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如果是高危人群,尤其是有机会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容易发生外伤的人群,那么建议接种疫苗。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一共列出了10种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①医务人员;②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③托幼机构工作人员;④器官移植患者;⑤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员;⑥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者);⑦容易发生外伤的人员;⑧男男同性恋人员或有多个性伴侣者;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⑩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乙肝疫苗全面推行之后,中国已经成功从乙肝高风险地区降低至中风险地区。

希望乙肝疫苗这关键的一针,可以守护更多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