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破解迷思! 保健不再雾煞煞
文/林珮萱
国人一年吃掉上千亿元的保健食品,你有把握挑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品吗?根据调查,有超过五成以上民众不知道如何安全选购、正确服用、妥善保存。
《健康远见》参考专家观点,整理出「保健食品不可不知的十件事」,让你不再迷惘,轻松解惑。
服用过保健食品的人不少,但你有把握吃得正确吗?新光医院肾脏科兼任主治医师江守山估计,国人一年吃掉上千亿元的保健食品,却有超过五成以上民众不知如何安全选购与正确服用,甚至有许多迷思。《健康远见》参考专家意见,整合出下列常见疑惑,让你快速厘清「保健食品不可不知的十件事」。
迷思1〉既然是「保健」食品,吃愈多愈好吗?
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暨营养学院保健营养学系讲座教授谢明哲着有《谢明哲博士的保健食品全事典》一书,开宗明义破题,吃对关键比吃多更重要!,不是所有保健品都是吃愈多愈好。
他举例,维生素A可以保护眼睛健康,但因属于脂溶性,无法随尿液排出体外,摄取过多,会囤积在体内,造成肝脏负担,可能产生头晕、恶吐、头发掉落。每日摄取量不宜超过5万国际单位(IU)。孕妇若摄取过多,可能造成胎儿畸型。
维生素D、维生素E同样属于脂溶性,过量沉积在肝、肾脏,也可能引发皮肤炎、高血钙症。正确作法是视身体状况,遵循服用剂量建议。
迷思2〉有「食品字号」等于有保障吗?
江守山的答案是否定的。一般市面的营养保健产品,区分为药品和食品,食品又再分为健康食品和一般食品。
药品由药事法管理,产品会标示药品字号,如卫部(署)药制字第000000号。健康食品则由健康食品管理法规范,通过认证,会有健康食品标志,并标示字号,如卫部(署)健食字第A00000号、或是卫部(署)健食规字第000000号。
一般食品则由食品卫生管理法规范,无认证字号。江守山提醒,所谓的卫部(署)食字第000000号,只是业者跟卫生福利部(原卫生署)往来查询或报备公文的文号,不代表认可合格。为避免误导消费者,政府已明令食品包装不得印制「食字号」。
2005年卫生署(现升级卫福部)公告:「自2005年4月1日起,食品广告不得引用本署卫署食字公文字号或同等意义之字样,同年7月1日起,食品不得标示本署卫署食字公文号或同等意义之字样。」若民众发现市面上买到产品有卫署食字号标示,应向卫福部举发。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制出和天然食物相似的化学结构,选择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确实很难比较好坏,但关键是有无合格安全把关。天然的也可能有环境污染、农叶残留等问题,因此谢明哲认为,合格认证比较重要。
迷思4〉保健食品有不同型态,胶囊、锭状、液状、粉状等,该优先选择哪一种?是否液态产品比较容易被吸收?
最快被吸收的,不等于吸收效率及人体利用率最好。能快速吸收的剂型,并非保健食品的必要条件。有些营养素慢慢释放,对身体才更有用。江守山举例,像高剂量维生素B,如果太快释出,人体无法全部吸收利用,会随尿液排出,反而适合采用慢速持续释放型锭剂。
各种型态各有优缺点。胶囊所能装载的分量较少;而锭剂成本低、装载成分的分量较无限制;粉状因产品成分分子小、吸收快,但也可能反而导致人体来不及吸收就排出;液态饮品则是口味多变、好入口,但有效期限短,部分产品就需要添加防腐剂。结论是哪种型态最好,还是要看成分特性与产品功效而异。
迷思5〉不喜欢吞胶囊,能否去「壳」吃?
保健食品是否以胶囊型态生产,原则上是经过通盘考量。因为胶囊内有些成分是高浓缩或具刺激性,由于人体食道的保护膜不如胃黏膜强壮,直接去壳服用,可能对食道黏膜太过刺激。江守山建议,产品若是胶囊剂型,最好还是连同胶囊服用比较安全。
迷思6〉锭剂能否咬碎服用?
同上题,以锭剂制作,多半是考量产品特性后的决定。一般锭剂外会有层膜衣,可用来控制锭剂的溶解时间及防止胃酸的破坏。江守山举例,高单位维生素类产品会做成锭剂加上膜衣。容易被胃酸破坏或伤胃的成分,可在锭剂外表包覆一层不溶于胃部酸性环境的膜衣,协助锭剂运送到肠道碱性环境后,才崩解释出活性成分。除非注明为「嚼锭」,否则不建议咬碎再吞服。
迷思7〉长辈预防骨质疏松,要多吃维骨力?要预防视力退化,可以跟小孩一样服用鱼肝油吗?
这是误解。维骨力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胺和软骨素,能改善退化性关节炎,并非预防骨质疏松。长者的视力退化多半是因为黄斑部和水晶体的叶黄素不足所导致,因此应该补充叶黄素。鱼肝油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长者所需营养不同。
迷思8〉保健食品是营养素不是药,不必担心药物交互作用问题?饭前饭后都能吃?
即便是食品,部分成分还是可能与药物交互作用,如银杏、大蒜等补充品不能与抗凝血剂并用,否则可能导致凝血异常或出血等副作用。
谢明哲主张,有使用保健食品的人,就医时应确实告知医师,请医生根据身体情况,调整处方或药量,切勿「自行当医生」,勿自己停用药品,例如以为有吃红曲了,就不吃降血压的药。服用多种不同功效的保健食品,一般不会有副作用。但专家建议,如果不想同一时间吃太多,可选择间隔半小时再服用。
至于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饭后消化系统会分泌消化液,可以让保健食品和食物一起被消化,吸收效果较空腹好。如果是控制体重,则可以在饭前服用,较能发挥减少热量摄取的效果。
正确。生产商在封装时放入干燥剂和棉花团,是为了避免产品受潮。开封后还保留干燥剂和棉花团,反而让产品容易受污染。而且一旦开封,便会逐渐氧化,一般建议在开封后六个月内吃完,以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购买保健食品也不要因为相同产品、大份量装有优惠,就以为买愈大罐愈划算。
迷思10〉是不是干脆把保健食品放冰箱最好?
谢明哲主张,稳定环境才有利保存,温度与湿度变化都是使保健食品失去功效的原因,若是反复将产品从冰箱中取出,内外温差大、冰了又退冰,反而容易变质。存放地点要避免在湿气重、温差大的地方,以阴凉、干燥处为佳。电影中常演的场景,主角睡前走入浴室梳洗,随手打开镜子后方的小橱柜取出药品服用,都是错误示范!
购买须知,步骤一二三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生化所与化学所、《图解保健食品全书》作者王元媛,建议购买保健食品的三大基本原则。
一、依照自身需求与体质,确认适合有效的成分。二、经由合法通路购买,现代网购、电视购物发达,要留意宣传是否夸大,甚至路边摊、地下电台,来路不明的商品很容易引发纠纷。三、认清产品成分标示及包装说明。
那么保健食品的基本标示该有哪些?《吃对保健食品》作者江守山建议看清楚下列十大资讯。产品揭露愈完整,对你的权益就多一份保障。
➊品名➋成分➌营养标示➍重量、容量、数量➎厂商名称、电话、地址➏有效日期、批号➐产地、来源➑标示「卫署药字号」、「卫署健食字号」、或「食品」➒认证、检验资讯➓使用方法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