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愤怒左右了孩子的行为 专任辅导老师:只要是情绪 都需要被倾听
当愤怒左右了孩子的行为。(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青少年议题的书籍中,多以心理咨商师或精神科医师、身心科医师执笔,从理论的角度切入,往往较少着墨于每个孩子各异的特殊气质。身为辅导老师,作者天天与孩子接触,将孩子们之间的相谈与辅导所发现的问题,引导的过程记录下来,更能贴近真实情况,提供家长们最有帮助的相处建议。
◆从老师到家长,都是辅导范围
书中探讨的议题,包括青少年在学校遇到的困难,也讨论来自家庭内部动荡所产生的问题,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除了引导孩子,当问题的核心在家长或导师身上时,作者也请家长反思,与导师长谈,从各方面解决孩子的困境。
作者以故事铺陈每个孩子的故事,辅以引导或咨商的技巧,每篇文章的最后,将运用到的技巧或建议,贴心地整理好,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再次回顾反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只要是情绪,都需要被倾听
「马的,一群王八蛋。」
重光呼吸急促,忿忿不平说着,还无法从刚刚那件事情缓和下来,对于导师的记过处分也感到非常不爽。
「我可以感受到你很在意大家这么说你。」
第一节英文课,老师还没到教室,重光自告奋勇地走到讲台前帮忙管理秩序,叫了某位同学安静后,被同学回呛:「全班最吵的就是你,你凭什么管我?」结果重光回呛了一句:「干!」引来其他同学的不满,一起指责他,重光见到此般情景,恼羞成怒地冲到台下抓了那位同学的衣领,举起拳头来要打他,而这一幕刚好被英文老师撞见。
允许愤怒出现
每个人都会愤怒,愤怒是个正常的情绪。情绪,是我们对某人某事所产生的一种感觉,我们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都会告诉孩子「不可以生气」、「生气是不对的」,但不断地否定愤怒情绪,只会导致孩子在生活中更不知道怎么处理愤怒,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选择最直接的肢体暴力来处理。
让孩子们了解每个情绪的出现都是正常的,觉察与辨识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正面和负面的情绪,但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我们必须当情绪的主人。谁说「愤怒」就一定是坏的情绪呢?
愤怒可以产生力量,促进我们与人交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愤怒也可以激起我们想要改善现状、增强控制生活的动机,但愤怒同时也会让我们无法思考与行动,容易引起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引发攻击行为,所以任何一个情绪都会有其正向和负向功能,端看我们如何运用。
●专辅老师这样做……
「为什么不会学习忍耐呢,都已经国中了。」面对导师的指责,我非常不认同,我能理解导师的不悦与无力感,但我们也需要去理解孩子们的愤怒情绪,即使孩子愤怒后出现的暴力行为是不对的,但他的情绪也是需要被倾听的,特别是倾听其情绪背后的需求与渴望。
我能理解你
「你能跟我说说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吗?」
「导师不是都跟妳说了吗?」
「嗯,但我想听听你的说法,因为我知道你会这么生气一定是不小心失控了。」重光对自己很没有自信,学校课业无法拥有良好的表现,也没有其他专长,但又期许自己可以被大家喜欢,成为班上的万人迷,所以选择捣蛋的方式来引起同学和师长的注意。
那天,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为英文老师管理秩序,结果却换来同学的批评,也没有一位大人愿意坐下来听听重光怎么说,理解孩子生气的背后,其实是因为难过,以及对自己的失望,导师只是一味地叫他要忍耐,却没看见他愤怒下那充满泪水的双眼。
面对因愤怒而打人的孩子,尽管我知道孩子有错,我也不会马上指责,相对的我会先邀请孩子还原现场,听听他们的故事版本,然后在孩子的描述中,去理解孩子是怎么看待整个事件的?跟着他的角度去感受、同理,让孩子知道:「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这么生气」。
(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拥抱叛逆期:辅导室里孩子的真心话》/四块玉文创)
【作者简介】
2016年创立脸书粉专「嘿,我是专辅」,分享任教中的生活点滴及各种经历。
从小因为雀斑感到自卑,长大后却也因为雀斑成为一位有力量的人。喜欢笑、也喜欢哭,享受与人接触的快乐。善于内省、觉察自己的情绪与状态。有点完美主义,但也爱着自己的不完美。
FB:嘿,我是专辅 @Counseling.tw
《拥抱叛逆期:辅导室里孩子的真心话》/四块玉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