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听不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恐引发情绪失调!

图、文/婴儿母亲

你曾经当着孩子的面与另一半争吵吗? 1岁以下的宝宝虽然听不懂大人讲话,但看到父母冲突仍会感到害怕。夫妻吵架在所难免,无论如何,千万别伤害孩子!

宝宝在胎儿时期已经会对「悦耳」或「刺耳」的声音做出「愉悦」或「嫌恶」的反应。3个月的孩子听到父母声音会做出不同表情;5个月的孩子开始可以分辨爸爸妈妈的声音;6、7个月的孩子喜欢听周遭的人讲话,对吼叫、尖叫等高频率的声音会感到不舒服,父母吵架的音调自然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幼儿对父母吵架的反应

1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了解吵架代表的意义,但可以感知到父母声音中的情绪强度,可能会因为害怕、悲伤而睡不安稳或变得黏人。1~2岁幼儿的认知能力变得更好,除了延续害怕、悲伤的情绪,还会出现焦虑、哭泣的反应;可能会透过强烈的哭闹、攻击行为试图阻止父母产生冲突。孩子可能会将父母吵架的原因归罪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错才让父母起冲突。

当孩子焦躁不安 可能会出现这些行为…

孩子天生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会借由一些「让自己舒服」的行为平抚焦躁不安的情绪。包括吸大拇指、咬指甲、玩弄生殖器…等。有些孩子会出现退化的行为,例如原本已经戒掉吃手的习惯,又开始吸手指;或已经学会自己上厕所,又开始尿床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当父母各自沉浸在低落的情绪,对孩子疏于关照,长此以往,孩子会感到十分焦虑。当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哭闹都无法阻止父母冲突,会产生强烈的无助及挫折感,进而感到忧郁、焦虑。长期处于冲突环境容易让孩子变得敏感,一听到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就联想到父母冲突的场景,因而退缩或想要逃跑。这种负面效应会在孩子1、2岁时逐渐浮现出来,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互动、团体生活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斥责,会让家庭产生更多冲突,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在语言爆发期会频繁模仿父母的表情、语言及动作,当他看到父母对彼此大声怒骂,甚至出现肢体冲突,就会有样学样,未来也做出以暴制暴的行为。

避免在孩子面前冲突 先设「冷静时间

知名婚姻治疗学者约翰高特曼(John M. Gottman)曾做过研究,父母较少发生冲突的家庭,较能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学习表现也会比较好。吵架时如果无法理性沟通,可以先请一方离开到其他空间,彼此冷静下来再对话,或者等孩子睡着以后再谈。

回归家庭核心价值 别忽视孩子的感觉

夫妻角力时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感觉,此时应该回归家庭的核心价值,思考「怎么做对孩子最好?」「怎么做可以让这个家保持完整?」给予孩子稳定坚实的力量。台湾青少年儿童精神医学会理事梁歆宜表示,夫妻间无论有多大的矛盾,都应该避免指责对方,给彼此多一些时间清掉负面情绪,才有理性沟通的空间。婚姻中原本就有许多难解的冲突,坦然接纳彼此的困境,适时寻求心理咨商师或婚姻治疗师的协助,才能让家庭维持稳定。

亲爱的父母,不要小看言语杀伤力。吵架不但影响夫妻感情,也对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意见不合时应避免用言语攻击。由爸爸、妈妈、孩子组成的家庭,缺了任何一角都不行。用最大的善意维护夫妻及亲子关系,才能让这个家继续走下去。

教养10大原则*亲子关系胜过一切。*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父母,也不存在正确、最佳的育儿方法。*学会容忍育儿过程中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同时从自己与孩子的视角观看这个世界。*培养好奇心、开放心胸,让自己更有弹性。*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必须设定明确的界线。*引导孩子建立从挫折中复原的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修复破损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根据孩子的需求调整养育方式。

咨询/梁歆宜医师 整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