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与希望 为保命的本能反应

3月7日美国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上配戴口罩行人。(新华社

一名志工3月8日在武汉江岸区花桥社区参与服务工作。(新华社)

江西援助武汉医疗护理成员,3月8日在南昌市昌北机场准备登机。(新华社)

香港民众疯抢物资湾仔一家超市内的卫生纸货架上空空如也。(中新社资料照片

如今,新冠肺炎已经演化为全球性灾难事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9日发布的新冠肺炎报告,除了大陆,共101国出现了确诊病例,在这一事件背景下,个体情绪集体情绪正在发生着变更,大陆有份关于情绪相关词汇调查报告显示,恐慌、希望和无聊是疫情早期和目前出现最多的情绪状态,可以说,全球化疫情之下人们的情绪正在经历多元形式,包括漠视、恐慌、抗争敌视等,如何理性对待这些情绪将是一大课题

当灾难降临,生命本能会让人们产生恐慌,并寻找保命对策,最近一些欧洲哲学家讨论新冠疫情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对恐慌的关注和分析,斯拉沃热‧齐泽克在《清晰的种族主义元素到对新型冠状病毒歇斯底里》描述了灾难之下的两种恐慌类,一是地区性的灾难会引发全球性的恐慌,世界联系越是紧密,一个地区性的灾难越是能引发全球性恐惧,最终导致一个大灾难;二是对病毒的无知会导致恐慌,与病毒作战,病毒仅是以一种古怪不可见的寄生方式繁殖,其精确的机制基本不为人知,正是这种知识的缺乏导致了恐慌。

切身感知加深创伤

此次病毒疫情集中爆发在武汉,很多人感染病毒因此失去生命、很多人经历了生死丧亲的极大伤痛,随后在101个国家爆发的疫情让这些地区的人成为不同程度受害者,他们以切身体验的方式在疫情之中生活,大陆专家指出,这种基于切身感知的恐慌是直接的、体验式的,恐慌会强化人们对于灾害事件的记忆,从而产生极深的创伤记忆。

因无知、不确定而恐慌

而对于那些远离疫区的人们来说,他们会从不同的资讯上认识到灾难带来的伤害,各种媒体报导等资讯击向着人们,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恐慌,此时的恐慌并不是基于亲身感受的,而与「认知」和「记忆」有着较大的关系,当涉及与认知有关的恐慌时,需要区分3种不同的状态,包括「基于无知的恐慌」、「基于不确定认知的恐慌」和「基于确证认知的恐慌」,当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病理宿主传播过程、疾病严重性等还不了解,这就会产生无知的恐慌,而无知的恐慌状态可以透过科学理性来加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