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消費亂象?文化幣被拿去買美妝、還有人兌現 出版業發聲了

从1月20日开始,符合资格的年轻人可领取价值一千两百元的「文化币」。联合报系资料照/记者许正宏摄影

从一月二十日开始,符合资格的年轻人将可以领取价值一千两百元的「文化币」然而,却有传出部分美妆、美甲店家冒用消费点收款,或接受民众兑现。对此,有学者呼吁文化部应防范「假消费,真兑现」的现象,并落实追踪领取补助的使用者,是否有成为真正的文化消费者。

文化部日前首次常态化发放「一生七次」的十六到廿二岁文化成年礼金,今年约有一百五十万个青年具有领用资格,可用于看表演、看展览、看国片、买书、买文创或工艺品等艺文消费折抵。然而,今年发放至今传出部分店家以美妆用品、美甲等冒用其他符合规定艺文消费点收款码,或接受民众兑现,也有民众在社群或拍卖平台转售、收购文化币。

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所前所长夏学理在过去发放艺FUN券时,就提醒可能发生「假消费,真兑现」的事件,如今再度发生,他也诚建请文化部做好防范。他呼吁,无论是过去的文化护照、艺FUN券还是现在的文化币,应该要落实追踪领取补助的使用者,了解他们是否有真正成为文化消费者。

截至2023年底,6月发放的文化币有将近一半都用于书店消费,中华民国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吴政鸿说,很多同业会想知道,这些在书店使用的文化币,购买品项有多少属于书籍类?文化部目前仅公布有多少文化币用在「书店」,因此他呼吁可以透过业者来统计相关数字,替出版业者解答这个疑虑。

林佳锋表示,在表演艺术界,也有声音质疑年轻人拿到文化币「是不是都拿去诚品买东西?」或是购买其他票券、看电影。但他认为,与其问这个问题,不如问问艺文从业者,要如何吸引年轻人把文化币用在其他的艺文消费上,文化币的推动不会在1、2年内就看到效果,「我们表演艺术自己也要争气」。

边谱书店店长、独立书店文化协会理事长廖英良受访时表示:「(书店)昨天一整天都是文化币的收入」。廖英良对于政策抱持乐观态度,如果年轻人只是一次性拿到一笔钱,很可能会「花掉就没了」;但若是从12岁起连续拿到7年,他认为能促进年轻人规划使用,也刺激他们对书籍、艺文活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