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李征:年内累计企业债券申报规模超1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7月25日,以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金融街·青年金融论坛在京举办。出席会议的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的代表们围绕“推进高水平开放创新 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力”进行讨论与分享。

会上,北京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中心副总监李征介绍,北交所针对中小企业类型多、发展阶段各异特点,设计四套上市标准,提供多种发行定价方式,已初步形成了“股债双轮驱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特征突出的上市公司集群。2023年,北交所以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为契机,正式启动信用债券的市场建设,并于今年1月正式开市运行。目前,初步形成了包括科创公司债等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专项品种在内的基础产品体系,累计受理公司(企业)债券申报63只,申报规模超过1000亿元,主动适应发展需求,构建与服务科技创新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对于如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苏乃芳认为,要释放银行体系支持科创的能力和动力,消除制约商业银行支持科创的制度约束。要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融资的体制机制、推进信息服务平台等金融中介建设、完善科创企业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机制。要探索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科创融资模式,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加强政府引导基金体系的顶层设计。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指出,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该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搭建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畅通保险资金出资创业投资渠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服务能力等。

李明肖称,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正在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鼓励更多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不断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