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宣布设立三周年:铸就创新型中小企业“新高地” 锻造新质生产力“先锋军”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宣布设立三周年。三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服贸会上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三年来,北交所已建立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色制度安排,迎来25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地;三年来,北交所构建起股债并行发展格局。在资本的助力下,企业创新活力得以充分释放,部分企业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精耕细作: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三年来,北交所统筹推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积极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精准性,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搭建了一条通往资金与创新成长的重要桥梁。
由于中小企业类型纷繁、发展阶段不一,北交所设计了四套上市标准,构建并持续完善涵盖挂牌准入、发行上市、持续监管、再融资和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特色制度体系,精准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北交所的四套上市标准,以市值为核心,结合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及增长率、研发投入等指标,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与沪深市场各板块形成差异化的定位,错位发展,同时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业态的企业融资发展需求。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在北交所上市的251家企业中,采用第一套上市标准的最多,有240家,采用第二、三、四套上市标准的分别有6家、1家和4家。
以诺思兰德为例,这家在上市之初尚未实现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正是得益于北交所的包容性上市制度,得以顺利登陆资本市场。诺思兰德董事长许松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北交所差异化上市标准,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上市通道。通过在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公司保证了两个分别处于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的生物创新药的正常研发进度以及生物药物生产基地的建设,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锦波生物作为北交所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杰出代表,其发展历程同样彰显了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强大支持力。锦波生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得益于新三板与北交所一体化监管、协同培育的制度联动,公司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现已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的持续增强,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突破700万户,吸引了私募、公募、社保、保险等各类资金积极参与,聚集了一批专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投资者群体。北交所、新三板的融资制度安排,也形成了小额、灵活、快速的接续融资机制,能够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北交所累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530亿元,再融资13.5亿元。
去年9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目前,大多数改革举措已经落地实施。中信证券执行委员、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北交所已经推行优化“挂牌满12个月”执行标准、取消发行底价要求等多项改革举措,北交所对于优质中小企业和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增强。
固本强基: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十大任务之首。三年来,北交所引导更多资金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聚焦,北交所上市公司在经营稳健性和研发能力上展现出非凡实力,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顾2023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年营业收入总额1760.2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贡献7.01亿元营收,近六成企业实现了营收增长,超九成盈利。
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84.96亿元,平均3.13亿元,超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四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更有30家增幅超50%。
业绩斐然的背后,是530亿元公开募资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注入的强大动力,使它们能够跨越资金障碍,专注于研发与创新,奏响了一曲曲激昂的发展乐章。北交所已实现研发投入连续3年增长。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37.30亿元,同比增长2.47%。扣除未盈利上市的公司后,公司平均研发强度7.4%,其中4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基康仪器便是这一发展浪潮中的佼佼者,已连续5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公司董事长袁双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交所上市,不仅助力企业扩大了产能,提升了研发实力,还助推公司成功推出了包括机器视觉在内的多款创新产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富国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普遍展现出新质生产力和专精特新的鲜明特质,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些公司的盈利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成长回报。
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创新型公司在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部分企业专注产品创新,在半导体等领域荣获单项冠军,发挥了稳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北交所251家上市公司中,12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专精特新”集聚效应明显;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产业占比超过八成,10家公司或其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从“量”的角度看,北交所市场不断扩容,行业覆盖广泛,公司类型也更加多元化,体现了北交所的包容性和吸引力。从“质”的角度看,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体现了北交所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在助力创新型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
殷殷期盼:
北交所深改将砥砺前行
从“430”到“83、87”,再到“920”,代码的更迭清晰记录了北交所的成长轨迹。“920”号段的启用,彰显了国内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的独立市场地位,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加清晰、明确的标识和定位,显著增强了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站在三周年的节点,展望未来,市场各方对北交所下一步改革满怀期待。袁双红表示,期待北交所尽快为存量上市公司启用“920”代码,增加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辨识度;同时,丰富北交所指数体系。
广发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各细分行业中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佼佼者,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有望更早挖掘出未来的“隐形冠军”。从这个角度看,北交所可以在高端制造业投资上提供很多投资方向和投资机会。
山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张可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北交所当务之急是找到与其定位匹配的机构资金,多与公募基金、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沟通,与其一起设计适合投资于北交所的金融产品,改善北交所资金承接力和吸引力。
田轩表示,期待北交所进一步研究丰富发行条件,聚焦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上市流程,为创投机构提供更丰富的退出通道;在制度设计上充分与成熟市场接轨,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尤其是与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形成联动,与其他市场板块有效衔接;进一步丰富创新性投资产品,引导长期资金和境外资金入市,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将北交所真正打造成高质量创新企业的聚集地。
“伴随着北交所各项制度的持续完善、产品体系日益健全和上市公司不断丰富,未来北交所的优势将进一步体现,北交所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将不断得到提升,被低估的板块估值或将逐步修复,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到北交所的投资中来。”上述富国基金相关负责人说。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我们祝愿,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背景下,北交所将不负殷殷期待,继续秉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初心与使命,精耕细作,砥砺前行;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体系,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和强大引擎,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本报记者 孟 珂 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