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立4级响应机制应对地铁运营突发事件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以下简称《预案》)正式发布。《预案》明确了各组织机构职责,并建立了分级响应机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分为4级,并视情扩大响应。

新修订的《预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因列车撞击、脱轨,设施设备故障、损毁,大客流冲击、恶劣天气、大面积停电、安全保护区事件等情况,造成列车延误、行车中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确定了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方面工作。

《预案》明确了组织机构与职责,并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其中,对可能导致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进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岗位人员发出预警,采取措施并按规定报告。对于因突发大客流、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能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要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以及车站和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响应,做好应急准备、防范措施和宣传引导。预案对轨道交通系统内设施设备及环境状态、突发大客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同类型预警后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比如,对于自然灾害预警,要加强对高架线路、地面线路、轨道行驶区、车辆段(停车场)、变配电站、设备间、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巡视,加强对运营线路关键设施设备的巡查检修、状态监测和应急值守,必要时可组织专家会商,确保重点区域安全、重点设施设备运行可靠。

《预案》要求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分为4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并视情扩大响应。北青报记者注意到,4级响应机制均明确了启动条件和相对应的指挥调度措施。

其中,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时,市委、市政府在二级响应的基础上启动一级响应。一是发生桥隧结构严重变形、坍塌,路基塌陷时,影响线路安全运营,预计恢复正常运营时间在6小时以上;二是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发生恐怖袭击、毒气投放或爆炸等重大社会安全事件,严重威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是达到国家规定较大以上级别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此外,当初判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预计依靠本市现有应急资源难以实施有效处置时,应以市应急委名义,启动首都地区应急联动机制,协调中央国家有关部委、中央在京单位、周边相关省区市,协同处置突发事件。

《预案》还对队伍保障、通信保障、装备和物资保障、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要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早晚高峰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调度处置专项演练,至少每年组织1次综合联动实战演练。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