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库:美军2022年部署飞艇侦察南海

北京大学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指出,使用高空侦察气球并非中国所独有,美国自己就曾经在主权争议复杂的南海上空部署侦察气球。图为美军的联合陆地攻击巡航飞弹防御高架网状传感器系统(JLENS)飞船,旨在供陆军、空军和海军使用,作为更大的空中和飞弹防御网络的一部分。(摘自美国陆军官网)

北京大学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指出,美国曾经在有主权争议的南海上空部署侦察气球。美前国防官员傅立民指出,中国侦察气球被美军击落,代表美国无法与中国有效对话。

《南华早报》日前曾报导,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的南海上空发现不明飞行器,后被证实为平流层飞艇。北京大学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指出,这艘飞艇更大可能属于美国。首先,美国在菲律宾有各种军事存在,且美菲军事互动频繁,在苏比克湾附近出现此类飞行器,美军的嫌疑最大;此外,美军此前已有类似部署。

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掌握,在2022年美菲「肩并肩」演习期间,2022年3月底至4月初,美军就至少部署了4艘类似的飞艇。这些飞艇并非美国国防部或美军资产,与美军租用民用飞机在南海进行抵近侦察有异曲同工之处。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指出,据ADS-B信号,这4艘高空飞艇的ICAO码分别为AD0512、AD08C9、AD015B、ACFDA4,均起飞于菲律宾克拉克基地,在南海和菲律宾海开展侦察活动,每艘飞艇的活动周期在1周左右。它们都来自于美国Raven Aerostar公司,主要任务大概率是为「肩并肩」演习提供情报支持。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指出,高空飞艇/探测气球项目是美国陆军和陆战队正在探索的多域传感系统(MDSS)概念的一部分,将填补陆基、空基与天基情报监视侦察(ISR)之间的空白。美国此类高空探测气球的作业高度一般在平流层大约15000-20000公尺,一次能部署100天,试验最长时间为300天,可以中途回收,作业半径为50公里(相当于作业面积7850平方公里),作业分辨率为5公分。具有通信、导航、遥感等一体化功能,与卫星、侦察机等侦察手段相比,成本更低、滞空时间更长、分辨率更高。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表示,中国侦察气球事件,很可能是北京无心之失,但华盛顿歇斯底里的反应只是表明了两国之间高度的不信任,以及无法与北京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

傅立民强调,「这清楚地表明,拜登政府太软弱,无法在一个极端两极化的社会中对抗反对党的批评」,他补充说,「现在没有理由认为美国对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外交会变得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