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动物园近距离看无尾熊 户外空间开放时间、注意事项一次看
无尾熊。(北市动物园提供)
今日启用的新户外活动场,防逃围篱高度最低仅140公分。(蔡佩珈摄)
过去游客来台北市立动物园无尾熊馆,仅能用2面观察窗观察,若无尾熊在隐蔽地方休息,往往难以见到牠们。动物园15日正式启用新户外活动场,并降低防逃围篱高度至140公分上下,让民众几乎零死角观赏无尾熊,由于牠们对声音较为敏感,新户外活动场仅在平日下午开放,建议民众经过时放低音量及放慢动作,避免打扰无尾熊作息。
无尾熊族群自1999年来到台北市动物园,已经成为游客熟悉的动物朋友,在动物园照料下,无尾熊数目已从原本引进的2只变成16只,园内照养空间也开始不够。无尾熊馆长王建博说,虽然无尾熊多在室内馆活动,但也需要适时到户外场晒太阳、活动,才能增进身心健康,无尾熊数量一多,使得牠们必须排队使用。
基于提升无尾熊户外活动空间的想法,动物园去年起锁定无尾熊馆1馆对面的花园用地,透过1年规画、设计及测试,才终于增设新户外活动区域,并于15日下午正式启用。由于新户外活动场地近似于半椭圆形,防逃围篱高度也相较1馆减少约80公分,观赏死角已减少许多。
动物园说明,考量到无尾熊敏锐听觉及晨昏活动习性,无尾熊户外活动区域仅在游客较少的平日下午开放,未来持续视现场状况调整开放时间。
王建博补充,无尾熊是听觉敏锐的动物,一点声响都会影响作息,园方至少8年前开始针对牠们进行脱敏训练,今日启用新户外场,无尾熊适应状况良好。而新户外场距离动物园游客列车近,已在事前协调相关单位,尽可能降低车辆进出音量。
他提醒,民众走到无尾熊户外活动场域,务必放低音量、放慢动作,不得探头或伸手触碰无尾熊,如此牠们才能安心地在场内活动。若户外活动场状况良好,将考虑延长开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