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各区高龄、低收入差异大 议员建议:社福设施因地制宜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秦慧珠表示,按照人口资料显示,台北市万华区是「较老较穷」的行政区,在市政规画时应多画设社会住宅或是老人据点、照护机构。(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8月底,北市人口达到250万6788人,但反而比7月分的250万7143人减少355人。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秦慧珠细究其中数据,发现万华区在老人比率、低收入人口比率都最高,大安区则是「老人多、穷人少」,有科技园区的内湖,则是老人比率最低的区。应该要按照上述比例做市政规划,社宅应多在万华、大同等地区兴建,而老人聚点、照护机构则应在万华、大安。对此社会局回应,积极在各行政区布建社福设施与相关据点,期待能就近提供长者在地、邻近的服务。

秦慧珠表示,台北市人口跌破250万大关后,造成议员席次和官员席次的减少,因此各方都期待疫情过后,流失人口可以迅速恢复。终于在今年5月底,台北市人口恢复到250万1998人,但恢复速度不算快,到今年8月底,北市人口达到250万6788人,但反而比7月分的250万7143人减少355人。

不过秦慧珠也直言,总人口微幅增加,但北市人口老化速度也跟着增加,今年1月时北市65岁以上人口占21%,到了7月就增加为22%,半年内65岁以上人口即增加1%,速度相当快。12个行政区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是万华区,在今年5月时已达24%,其次是大安区,在6月时也来到24%;65岁以上人口占比最低的是内湖区,8月时65岁以上占比为18%,其次为南港区、文山区,占比均为20%。

秦慧珠表示,细究人口资料,台北市各区低收入户户数依今年8月的统计,比率最高的为万华区(占4.83%)、其次为大同区(占3.20%),低收入户数占比最少的是大安区(占0.9%),其次是内湖区(1.32%);各区低收入人口数跟低收入户数比率差不多,北市低收入人数占比最多的也是万华区(占3.96%),其次是大同区(占2.53%),最少的是大安区(0.65%),其次是松山区(0.88%)。

「万华区是『老人多、穷人多』,大安区则是『老人多、穷人少』。」秦慧珠说,若依据上述统计资料做市政规划,北市社宅应多在万华、大同等地区兴建,而老人聚点、照护机构则应在万华、大安、松山、信义、士林等地区设置。市政府订定各项政策,不论是社福、卫生医疗、教育、社宅、都市发展,都需以人为本,依据人口结构与分布定订,因此必须对北市人口指标做充份了解再订定策略。

对此社会局回应,本局积极在各行政区布建社福设施与相关据点,由于本市已迈入超高龄社会,为要能达到因地制宜的目标,目前在各区已设置14处老人服务中心及超过500处关怀据点,期待能就近提供长者在地、邻近的服务。

社会局说,针对对于弱势照顾则有生活补助、脱贫方案和居住协助,如平宅(安康、福民、延吉、福德),协助低收入户免费借住,以及推动平宅改建社宅,以混居模式照顾低收入户。亦率先规划社区分级租金补贴,协助不同收入家户在外租屋,除照顾低收入户,也协助收入较少之青年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