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幼儿专责医师 挨批叠床架屋

台北市卫生局推出「幼儿专责医师制度」计划,由专责医师担任「医疗管家」提供0至3岁幼儿照护需求、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等服务。(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卫生局推动「幼儿专责医师制度」,由医师担任「医疗管家」提供家中有0至3岁幼儿的家庭照护、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等服务,民进党北市议员简舒培质疑,各区健康服务中心原本就会提醒家长带幼儿接种疫苗,专责医师政策只是多此一举、叠床架屋;国民党北市议员秦慧珠也担忧,参与计划的医师就像获得认证,可能增加医师负担,挂号更是一号难求。

卫生局配合卫福部「优化儿童医疗照护计划」,自去年推出幼儿专责医师制度,希望比照家庭医师概念,只要家长至合作医疗院所填妥同意书及幼儿、家长资料,就有专责医师提供专业医疗咨询,带领父母完成照护咨询、健检、疫苗、涂氟等各项预防保健措施,不需额外支出费用。截至今年9月30日,北市75家诊所、245位医师加入,有9150名3岁以下幼儿接受照护。

不过,简舒培表示,各区健康服务中心施行学龄前幼童提醒接种常规疫苗已久,执行成效也很不错,卫生局如今再推行专责医生计划没有正中要害,除了要考量是否有足够量能,更应思考如何针对家长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内容,例如是否定期看专责医师、透过聊天观察孩子有无异样及早提供转介。

秦慧珠说,政策立意良好,但加入计划的医师有可能让家长认为是经过政府一项认证,有可能导致孩子生病时,家长会争相排队挂号,让医生更疲于奔命、人力更吃紧,没有参加计划的医生,恐怕被认为是次等医师、令医师感受不佳。

卫生局视察吴秀娥也坦言,健康服务中心与幼儿专责医师服务内容相似,但健康服务中心较偏向事后提醒,如果孩子逾期未接种疫苗会致电提醒;若孩童有让专责医师看诊,诊所和专责医师可马上检视儿童是否按时程接种疫苗或做检查、涂氟,及早提醒、关怀。

她说,幼儿专责医师会以受过训练的小儿科及专科医师优先加入,一旦发现异常可快速处置或转介,健康服务中心则大多是市立联合医院提供院外接种服务,不一定能直接提供检查或转介等服务,因此还是非常鼓励幼儿加入计划,可获得多一层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