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炸毀之謎:追蹤俄國金雞母與歐洲「能源算計」

左为乌克兰一处靶场内,放置普丁肖像当靶;右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9月被炸,导致天然气外泄。 图/美联社、法新社

原来海底管道泄漏天然气,看上去就像地狱里滚烫冒泡的油锅一样。

2022年9月波罗的海两条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和2号被炸,是俄乌战事半年多来,在我脑海印记最深的画面。这不是我第一次见识这种末日景象。早在1990年代波斯湾战争开战头几个月,伊拉克为了对抗美国联军进攻,实施焦土政策,一口气炸毁700座油田,顿时沙漠上恶烟滚滚,大火蔓延,延烧近一年,至今还深印我脑海。

那时我压根没有「地球暖化」概念。但是这一次,气候变迁不仅是远方战争的新闻,这次我知道,天然气主要的成分甲烷是加速地球暖化的关键物质,而且波罗的海距离北极不远,大量甲烷从被炸毁的管道逸出,对北极融冰的速度无异火上加油。两极融冰,海平面上升,对太平洋的台湾这样的岛屿影响深远,而我们的岛却深陷铺天盖地的选战宣传,居民被淹没在意识形态和抹黑的消息中,无暇顾及海平面上升的远忧。

事件发生后,瑞典、丹麦、德国分别展开独立的犯罪调查,10月底,俄罗斯也被容许加入调查。11月上旬调查组公布,找到一些爆炸碎片;但找到碎片,距离找到罪犯还有一段距离,就如同找到子弹,不见得找得到凶手。凶手可能在行凶前,就做好了万全的反侦测准备。

果然,据总部在纽约,利用卫星观测和人工智能分析引擎提供全球情报的Spaceknow公司,发现在北溪管道爆炸前有两艘「黑船」靠近事件现场。

此「黑船」可不是打开日本门户的黑船。称其「黑船」是因这两艘船把自动识别系统(AIS)讯息关闭。这种作法相当罕见,因为国际法规定,全球航运的船必须开启自动识别系统。这其中包括位置讯息和一般讯息等,以防船只碰撞。这是保护波罗的海自然环境的必要措施:波罗的海、北海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万一船只碰撞,油泄,不敢想像。

在爆炸发生前经过事发地的船只不止这两艘船,但只有这两艘关闭了识别讯号。他们的目的不明,但很明显,来往船只这么多,大家都规规矩矩,只有他们俩不同,合理推断他们嫌疑最大。他们到底是谁?调查人员正在利用其他办法解密,物理证据破案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要「政治上破案」,可能永无真相大白的一天。不过,本文就来试试推理破案的线索,也就是「犯案动机」。

波罗的海瑞典经济区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被炸。 图/法新社

「原来海底管道泄漏天然气,看上去就像地狱里滚烫冒泡的油锅一样。」 图/瑞典海岸警卫队

▌北溪管线的重要性

炸毁北溪1号和2号管线,到底是谁干的?早在仲夏,战情专家就预视,冬天是左右俄乌战局的时刻,俄罗斯可以切断西欧的天然气管道,让西欧居民难过冬;切断供电,让乌克兰产生大量难民西渡欧洲。欧洲各国政府,特别是支持乌克兰最力的德国将面临来自居民的压力——能源、粮食成本都上升,左右政府支持乌克兰的决心。11月17日,俄罗斯以导弹袭击乌克兰多处电厂,导致1000万乌克兰人没有电可用,正是这种居心。综上,暗地破坏天然气管道可以降低俄罗斯对西欧天然气供应,又不受到人道责难压力。

北溪天然气输送管,是俄罗斯和德国共同经营的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线之一。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之后,俄罗斯失去波罗的海主要出口港,于是在1997年推出波罗的海油管计划(Baltic Pipeline System, BPS),动工建设从西伯利亚到芬兰湾的陆上油管和天然气管道,又在靠近巴伦支海岸的港口莫曼斯克(Murmansk)开设北方油路,出口石油,多销往欧洲。

苏联1991年解体后,大量的科学家和知识份子出走,加上前苏联邦国分崩离析,国家资源还在重组,俄罗斯经济10年没什么起色,一直到公元2000年前后俄罗斯人还是苦哈哈的。社会经济不行,税收收入不好,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俄罗斯国土那么大,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要维持国家经济收入,出售这些天然资源势在必行。后来经过长期经营,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占俄罗斯出口52%,占整个俄罗斯GDP的20%,可见其有效性和成功。

波罗的海海底管线,可分为陆地与海上两段,陆地段从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将油田开采的天然气输送到芬兰湾,海上段从俄罗斯通过海底油管输送到德国。2001年,陆地段的管道建设完成,每年的产能可达7650万吨,剩下的事就是卖到欧洲去,但这也是最复杂的阶段。

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以及继任担任总理15年的梅克尔(Angela Merkel)都支持北溪管道的建设。2011年海底管道,也就是北溪1号管道完成,2012年直接启用输气到德国,从此以后能源源源不绝进入欧洲,钞票源源不绝进入俄国。这听起来是多么完美的商业计划。

位于德国卢布明的「北溪2号」天然气接收站内,描绘北溪管道途经的国家地图。 图/美联社

北溪1号和2号管线被炸后,巡逻船只在挪威的Sleipner A海上油井平台附近巡逻。 图/欧新社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武器」

然而建设海底管道,把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卖到欧洲,这让美国、和乌克兰大大紧张。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原本主要是通过乌克兰、波兰、白俄罗斯这一条路径运送,沿途这些国家每年可收取大量过路费。对乌克兰来说,这不仅每年损失几十亿到几百亿美元的收入,而且也失去了牵制俄国的工具;对美国来说,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将破坏美国在欧洲布下的能源秩序,波及至北约棋局,北约国家将因能源而受制于俄罗斯,这是美国不愿见到的。

根据《BBC》报导,欧盟有40%的天然气、27%的进口石油来自俄罗斯,欧盟每年为这些能源供应,支付4,000亿欧元作为代价。向欧洲出售能源,可谓俄罗斯的金鸡母,之前有北溪1号不够,产能还是过剩,于是与德国合作建北溪2号,企图占据更多市场。

泛欧洲的产油国不只俄国一国,波罗的海海底下的管道也不只俄罗斯到德国这一条。芬兰到爱沙尼亚有一条,丹麦、瑞典到德国也有天然气管道;挪威到波兰有一条,波兰到丹麦同样有天然气管道,意思是,海底下交错着各国的天然气管道。

波罗的海周边的石油输出国最大的是挪威(不得不赞叹,这个欧洲产油大国国内只有1.4%使用化石燃料能源,其余98.6%是靠风力和水力发电),此外还有丹麦,芬兰也是石油输出国。但没有一国如同俄罗斯一样同时是军事大国同时又是产油大国,而且深具地缘政治野心。

对各国而言,石油进口来源越多,越减少对某一产油国的依赖,就越自由,也就是说从政治经济到外交就越灵活。跟俄国素来不和的波兰就一直想摆脱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性,积极建设从挪威到波兰的能源管道。而俄国相反思考,能源是它的王牌,欧洲各国因为能源需求脱离不了俄国的影响。

「北溪油管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武器。」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说。

乌克兰战争掀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平衡。北约军事支出第四大的德国,以及死对头美国支持乌克兰,俄罗斯固然不悦,但也要考虑经济层面的得失。不论能源输出或进口国都要仔细拿捏——你不能一面跟敌国打仗,一面又跟敌国买能源;你不好一面欺负人家,又逼着人家跟你买能源。但在欧洲能源是卖方市场,如果你毫无选择,只能受制于人。乌克兰、德国、波兰和其他许许多多受惠于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原在前苏联羽翼下的独立国协就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矛盾当中。

2010年北溪1号动工仪式。 图/美联社

位于德国卢布明的「北溪2号」天然气接收站。 图/欧新社

据说北溪2号若是开通,「俄罗斯对德国出口的天然气将成长一倍」至80%,更别说德国还将成为俄罗斯能源在欧洲的分销处。图为现任德国总理舒尔茨,站立在一台燃气轮机旁,该机台原定将投入北溪1号管线运作。 图/路透社

▌美国的反对

早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当北溪要建设之前,美国就是彻底反对的。

既然出口能源对俄国这么重要,控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就能围堵俄罗斯的扩张。早在2014年美国就成功围堵「南溪管道」(从俄罗斯通过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亚)。美国还帮助南欧国家建立管道,取代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不论是哪个党的美国总统,从欧巴马、川普到拜登总统都试图阻止北溪管道进入欧洲,北溪1号没有控制住,北溪2号控制住了。美国原本是欧洲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冰冻到约零下163度成为液态,以便运输和储存)最大的出口国,建北溪管道不是抢美国市场吗?或是从俄国的角度来看,你美国不是千里迢迢来抢俄国的利益吗?美国不论从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要反对,俄国铁定也要反对美国的围堵。

但正是由于美国想抢救自己的天然气公司,这一点成为政治上的软肋。欧洲的反对者针对美国的私心,对其大加鞑伐。环保人士提出,相较俄罗斯的天然气用管道运输,美国的页岩油气要靠油轮,不仅增加对北极污染的风险,而且运输过程碳排量高多了,更别说成本也高于俄罗斯的天然气。

由于欧洲的石油、天然气产能有限,且不能将进口来源限制于一方,所以向俄国进口成本低廉的能源是经济考量,也是能源安全战略——端看从哪个角度看。

一名工人正在检查即将安装于北溪管线的天然气管道。 图/美联社

从美国的角度看去,北溪管道输入德国,并且占西欧40~50%的天然气市场(其他是来自挪威、阿尔及利亚),并占中欧和东欧等十来个国家的天然气市场75%,这将破坏北约组织的地缘政治秩序以及能源秩序。

在北溪管道之前,因为冷战,欧洲的能源受俄国控制还没有这么严重。俄罗斯通过陆地油管和北溪1号进口到欧洲的天然气,已经占了欧洲天然气市场的40%,超过从挪威进口的天然气,而且据说,北溪2号若是开通,「俄罗斯对德国出口的天然气将成长一倍」,这是说,光是德国,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就将占到80%,更别说德国还将成为俄罗斯能源在欧洲的分销处。

难怪早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美国就发起制裁。我不难理解强权国家从二战期间得到的教训:绝不能在能源格局上让步。日本就是在南洋被切断石油供给线而冒进对美国开战——没有石油,日本的那些飞机、大砲、坦克、海上航行的航母,就是一堆废铁。

1949年初,杜鲁门政府对国府故意拖延援华物资,国军许多坦克、飞机也都成为废铁。没有石油,等于国家没有血。在和平时期,高昂的能源成本也将拖垮经济成长的利润。谁都想以便宜的能源推动社会运作,然后产生高效的经济成长。

从欧洲的角度看,如果不从俄罗斯进口,而集中从美国、挪威、阿尔及利亚、卡达、阿塞拜疆等国家,难道不也是另一种受制于人?而且成本要更高。

但是美国认为,欧洲盟国你不能光看成本,要想想自由,会被牵制。所以美国把卖给欧洲的天然气戏称为「自由气」。

俄罗斯总统普丁将北溪1号、2号作为地缘政治武器。图为波兰华沙一处街角,贴满反普丁海报。 图/美联社

位于德国卢布明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 图/美联社

▌天然气:欧洲谈判筹码

普丁当然会这么说,俄罗斯能源深入欧洲,等于是把欧洲的主动脉拉牵到莫斯科,俄罗斯随手一掐,欧洲就闹心脏病。这是普丁对付北约的拿手好戏,让成员国因利益分裂,闹矛盾。反过来,这是美国和其他反对俄罗斯的欧洲国家最不愿见到的。普丁指的「国际恐怖组织」是谁?恐怕指的是西方阵营的「代理人」。

北溪管道被破坏之前,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早就涨得欧洲居民,尤其那些中低收入户,很有感。美国干预欧洲不要使用俄罗斯的能源也有好多年,美国能影响乌克兰,就能影响乌克兰境内的管道。

乌克兰战事发生,德国已经停止从北溪2号管道计划,中止进口俄国天然气。而俄罗斯为了牵制欧洲,也在2022年7月停止北溪1号的输送。现在北溪1号和2号同时被炸,短时间内俄国不得不经过第三国输送能源到欧洲,这让俄国回到通过乌克兰传送的路径,给了乌克兰战略上的迂回空间,也让欧洲国家死了心,于是俄国只能硬着头皮和乌克兰桌上谈判,这时乌克兰粮食出口的需求,也有更多的筹码。

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俄罗斯就预见能源出口欧洲会产生困难,于是转头跟中国签订能源合约,约期30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合约,做好了能源战略布局。11月28日习近平与蒙古总统会晤,就中俄天然气管道通过蒙古国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进一步推进达成协议。俄罗斯为全球原油第三大产国、第二大出口国;天然气第二大产国、第一大出口国。因此,原油及天然气皆为俄罗斯重要的出口品,共占俄罗斯出口约52%左右。

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俄罗斯否认自己破坏,指控是英国人干的,因为英国也是天然气输出国,俄罗斯到德国的管道不通,英国可能受惠。那么美国、瑞典、丹麦也都有强烈动机。每一方都怀疑另一方。

不论你觉得哪一方是凶手,唯一的事实将会是,愚蠢的人类正用看起来非常聪明的手段加速地球暖化,让全世界的生物买单。

不论你觉得哪一方是凶手,唯一的事实将会是,愚蠢的人类正用看起来非常聪明的手段加速地球暖化,让全世界的生物买单。图为德国卢布明「北溪2号」天然气接收站内壁画。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