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赛事流量为产业增量
今年国庆假期,除了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外,运动健身也成为不少人的度假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期间有十几个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跑。体育赛事快速发展,成为撬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赛事特别是马拉松等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势头迅猛,体育爱好者与举办城市实现双向奔赴。“村排”“村跑”等地方首创、群众自发组织的赛事活动方兴未艾,多次成为引爆体育产业发展的热点。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领域的商业赛事也屡屡升温,表现出超预期的消费带动作用。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大幅跃升,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上升。从总体来看,体育赛事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亮眼。
一些城市将自身的魅力和特色融入大型赛事之中,不仅展示了城市形象和价值理念,还推动了城市景观再造等更新工作,为城市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在扬州举办的半程马拉松比赛,标识着“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赛程途经东关古渡、文昌阁、瘦西湖、大明寺等独具扬州特色的景点,参赛者与观众一同遍赏历史文化名城的春日盛景。市民沿途表演的拉丁舞、啦啦队、八段锦、鼓阵等节目轮番上阵,摄影大赛、主题音乐节等意趣活动精彩纷呈。一场原本较为独立的马拉松比赛,“跑”出了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同步呈现的精彩场景和魅力风采。
体育赛事还展现出拉动产业发展的强大作用,能够辐射带动旅游交通、景点门票、文创产品、餐饮、住宿等多个产业领域。比如,多次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无锡,在今年的“锡马”比赛中就吸引了38.8万人在现场观赛,拉动了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展会等产业发展。又如,贵州的“村超”“村BA”等民间赛事不仅为贵州“圈粉”无数,还撬动当地的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周末经济等衍生经济形态,为榕江、台江等地区的产业发展贡献了“村赛”力量。
可见,充分释放体育赛事的产业功能,有利于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助力产业发展的增量。未来,应科学谋划体育赛事的长远发展规划,做好相关配套措施。
一方面,加大体育赛事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高水平、安全有序办赛。提高办赛水平,基础在于加强优化体育赛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赛事布局。对此,要结合自身实际培育本地自主品牌的特色赛事,通过既易懂又有内涵的形象设计完善品牌支撑体系,将更多赛事转化为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地区发展的亮丽名片。充分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多跑路,参赛者少跑路”,完善赛事服务。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体育赛事组织部门与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提升办赛便捷程度、安全保障程度。把握国内外体育赛事发展趋势,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举办大型国际赛事。
另一方面,坚持差异化办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针对观赏型赛事,应完善票务市场化经营方式,优化门票购买时间、预约方式,探索弹性门票管理机制;针对参与型赛事,应优化报名规则,为不同性别、年龄、爱好的选手设计不同类型的体育比赛项目,提供更多参赛机会。结合已有城市设施基础,优化酒店、商圈、文化娱乐等消费场所,满足参赛者对餐饮、购物、住宿等派生消费需求。盘活餐饮住宿、交通线路等存量资源,提高存量设施使用率。 (作者:陈 朋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