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突出果业主导 推动三产融合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走出新路子

来源:环球网

陕西省彬州市位于咸阳市西北部,古称豳国,是泾河流域农耕文明发祥地,享有“诗经之乡、公刘故里”之美誉。地处黄土高原塬梁沟壑区,平均海拔1108米,是典型的苹果适生区,盛产苹果、柿子、梨、枣、核桃等名优果品,现有果园面积35万亩,其中苹果32万亩、年产量46.万吨。先后荣获“中国苹果20强县(市)”“中国果品之乡”“中国绿色生态彬州梨之乡”等称号。近年来,彬州市按照果业主导、多业态复合的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引导集聚发展,构建“3+4+N”产业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高位推进,夯实产业基础。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果业全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彬州市加快现代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彬州市苹果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彬州市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优惠政策》等指导文件,强力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选派人员考察甘肃、山东等典型做法,结合实际确定了“强支持、引企业、建果园、推技术、打品牌”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引进秦脆、维纳斯黄金、瑞雪等新优品种,形成“一川+两塬”的三大种植格局。2021年以来,先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8亿元,支持果业品质提升,推动冷链物流、果品加工、农旅融合等发展。

二、示范带动,助推果业升级。以苹果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果业品质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在豳风街道、城关街道、义门镇、水口镇等重点区域,投资10.09亿元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标准化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目前,发展形成了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种植面积12.5万亩,水肥一体化覆盖率90%以上,苹果亩均产量达到2200公斤。2023年示范园实现总产值16.95亿元,其中果业主导产业收入16.5亿元,示范园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1.86万元。预计2025年底,年产值可达18亿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三、统筹发展,加快产业融合。围绕果业全产业链,以“一产先导、接二连三”的思路,促进现代生产要素集聚,打造现代乡村产业集群。提升产后处理水平。推广苹果预冷等采后处理模式,建成冷链物流基地5个、百吨级果品冷藏库15个,冷藏库容达到20万吨。建设4.0智能选果线4条,日分拣能力达到10万斤。增强农副产品初深加工能力。在义门镇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引进法国迈夫先进生产技术,年加工苹果脆片1500吨,生产苹果饮品21600吨。引进陕西畅农汇农业公司,研发生产膳食纤维等副产品,果品初深加工能力达到800吨,延伸了果品初深加工链条。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新民东坡、城关瑶池头等集体产业园,布局果品采摘认养、果业观光、研学团建等新兴业态,打造赵寨采摘休憩园、林家堡户外烧烤等苹果休闲打卡“网红地”。农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200万人次,经营收入超过8亿元。

四、整合资源,加强要素保障。培育经营主体。大力引进果业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果大户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目前,集聚了中林集团、陕果集团、禾茂农业公司、润丰农业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强化技术支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合作,设立教育教学试验示范基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果树整形修剪、苹果花果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品种推广等技术成果。每年培育基层科技人员60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人。优化农机服务。先后投入5800万元,建成9个区域农机托管服务中心,成立镇级农机服务联社15个,整合780名农村机手,配套各类大中型农机具3544台,扶持发展飞防植保、果园精耕等社会化服务主体12家,建成有机苹果、彬州梨2个标准化万亩生产基地,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98%。

五、品牌引领,拓宽果品市场。注重品牌打造,探索形成“彬州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模式,注册果业商标15个,认定绿色食品8个,彬州梨和彬州苹果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彬州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4.66亿元,彬州成功入围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做强线下市场。建成集展示、销售、电商和品牌宣传为一体的乡村振兴规划馆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举办交易订货会、丰收节暨果品品鉴会等活动,组团参加亚欧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等展会,设立新疆霍尔果斯、云南磨憨、广西南宁等果品销售中心,不断延伸销售触角。发力线上市场。开展“快递进村”“直播带货”等电商助农活动,建成西北电商孵化园、电商服务中心等3个线上平台,累计培育电商市场主体2632家。2023年实现果品电商交易额12.7亿元。开拓外部市场。(刘妍 王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