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破1.6亿!我断言:“反腐剧”拍成这样,观众不会骂娘
副市长之死疑云重重。
一场安静的学术会议上,正暗流涌动。
台上,是大学的环保学教授,台下,是包括整个城市的主要领导班子,里面不乏市长和副市长这样的高官。
教授声情并茂,台下却窸窸窣窣。
原来,这个节骨眼,中央环保督察组刚刚下来。
可主管环保的副市长,却离奇失踪了。
市长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最后无奈走出了教室。
随后,公安局长眉头一皱,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鱼贯而出,视台上教授于无物。
因为一个天大的锅,刚刚炸开——
副市长王武,溺死了。
他的死,成了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市长急得抓耳挠腮:谁来应付中央督察组?
公安局长面露难色: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纪委也手足无措:这到底是畏罪,还是个人行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平静的地方,似乎要开启一场席卷整个城市的风暴。
皮哥从未想过,环保和悬疑,一部剧能将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
环保是这些年的重中之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孩子都会背。
而将环保,跟职场、官场、商场和悬疑结合起来,能玩出新花样吗?
这便是芒果台新剧《江河日上》,给我们的观感冲击。
年代大戏《南来北往》刚刚落幕,环保悬疑剧《江河日上》就后来居上。
目前播放量已经突破1.65亿,还在持续增长。
皮哥一口气刷完七集,感觉看不够。
第一次见有国剧,将环保题材拍得这么写实,也第一次在一部“市长”层级的电视剧中,看到了官场的现实生态。
《江河日上》究竟如何,剧情中哪些细节,能让人振聋发聩?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出中国版的《官场启示录》。
01、三集就挖三个“大坑”,副市长之死,只是个开始
谁能想到,齐江市主管环保的副市长,在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来的刀刃上溺亡,才仅仅是整部《江河日上》的开端。
顺着死去的王武,导演借着紧凑的故事随即就给观众挖下三个大坑。
这三个坑就像三个连环陷阱,带着我们不自觉往下看,一不留神就看完七集。
第一个大坑:救救齐江。
王武的死,引起了整个齐江的震动。
市委书记督战,市长发话,公安局长牵头,这事儿总要有个水落石出。
可第一个矛头,指向了谁?
台上的环保教授,郑寒江(黄志忠 饰)。
为什么是郑寒江,一个大学教授,能跟副市长的死扯上什么关系?
还真别说,纪委早就做足了工作。
首先,王武溺死的时候体内酒精超标,而临死前一晚,最后跟王武单独喝酒的,只有郑寒江。
郑寒江和王武是大学同学,两人上下铺,关系要好,又都是环保界人士,共同语言很多。
郑寒江也发现,那晚喝酒,王武的反应十分怪异。
不仅痛哭流涕,表示自己有大麻烦,还说要将财产,留给妻子。
当时的郑寒江以为,王武就是喝完酒情绪敏感,也没当回事,谁承想他第二天直接跳桥了。
其次,王武临死之前,写下了一封信,而这封信,就是给郑寒江的。
信件的内容暂未可知。
但跟信一起的,还有一张纸,上面只写着四个字:救救齐江。
一个市长,为什么要跟一个关系要好的老同学,写下“救救齐江”这四个字?
这四个字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
是指在环保方面,还是在官场方面,更有甚者,亦或是有庞大的黑社会势力相威胁?
这个,我们都不知道。
最后,为了了解情况,纪委突击审讯郑寒江24小时。
期间,郑寒江虽然表面上知无不言,但似乎另有隐情。
很多信息,都是纪委工作人员“诈”出来的。
那么,郑寒江与王武的死,到底有没有直接关联?
这第一个坑,挖得深。
第二个大坑:口吐黑水的死鱼。
中央环保督察组挂帅的,是王宬(杜源 饰)。
面对齐江的问题,王宬总结了六大项四百多个小项,工作不可谓不细致。
但就连王宬,也遭到了某些层面的威胁。
谁能威胁中央的领导?
王宬的行程,是严格保密的,包括入住哪家酒店,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开会。
但就在王宬组织督察组成员开会的时候,一个匿名的包裹,却指名道姓寄给了他。
王宬感到十分惊讶,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包裹着的,是一条已经发黑的死鱼。
这种鱼名叫岩鱼,生活在湖泊河流深处岩层中。
鱼浑身散发着恶臭,嘴里吐着黑水,后来经检测,这黑水各种重金属超标严重,汞超标达12倍。
一条死鱼,对环保督察组组长来说,到底是报信还是威胁?
送鱼的人,目的到底是什么?
严格保密的行程,到底是怎么被透露出去的?
关于这条死鱼,谜团一层一层,无法揭开。
第三个大坑:小吃街和七星酒店
郑寒江空降市委书记,主管环保。
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棘手的问题。
一个,是充满各种危房、污染和垃圾的小吃一条街。
这条街是整个齐江的卫生死角,因商贩和住户众多,利益牵扯很深,根本无法拆除迁移。
另一个,是在生态湿地开工建设的七星级酒店。
这个工程耗资50多亿,是外国商人投资开发的住宿旅游一体工程,却建在了湿地之上,严重影响生态。
两个问题,多年悬而未决,就这样留给了郑寒江。
市委省委偌大两个班子,五年时间,都没法搬离一条小吃街,到底是什么原因?
当王宬提到拆除酒店工程的时候,副市长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明显面露不悦。
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利益交换?
对刚刚上任市长的郑寒江来说,两件事,都有巨大的阻力,可这阻力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处处阻拦。
这便是第三个大坑。
三个大坑挖好,环环相扣,处处相结。
王武的死,似乎跟这三个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一个副市长,没有贪污受贿,没有作风问题,有幸福的家庭,却突然选择去死。
齐江的水,深得很呐。
02、三场会,展现“官场生态”潜规则,堪称现实版《官场启示录》
说《江河日上》拍环保,皮哥不反对。
但更刺激的,是《江河日上》会拍官场,尤其是能在细节中,把每个人物的形象尽数展现,栩栩如生。
那些官场里的潜规则,也随着人物形象的突出而若隐若现,细细咂摸,很有滋味。
皮哥选出三场比较典型的,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场,是郑寒江的欢迎会。
官场,最忌讳什么?
空降。
空降意味着打破原有的权力结构,也意味着占据了好不容易空出来的位子,整个下级机构,都因为“空降”而无法挪腾。
可偏偏,这种事,被郑寒江碰到了。
王武死去,环保这个烂摊子没人接。
省委考虑,市环保局局长,工作思路呆板,不适合升任副市长,于是让当大学教授的郑寒江,去当这个副市长。
开欢迎会的时候,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陪同,先说了一套戴高帽子的官话,后面开始入座。
这个座位,就能看出端倪。
郑寒江旁边,是副市长刘耕野,他主管经济开发和招商引资,在副市长名单中排名靠末。
可他却坐在了郑寒江前面,隐晦地表达出两个字:不服。
郑寒江说了就职宣言以后,市长李子平首先发难。
本来是欢迎会,但问题很大,需要工作计划。
就职头一天就问工作计划,这是李子平早就盘算好的。
他想看看,这大学教授空降的副市长,到底有几斤几两,顺便也给他个下马威。
这个下马威,其实跟工作计划无关,不管郑寒江说什么,结果其实都一样。
当郑寒江开始陈述自己的工作计划的时候,李子平的表演就开始了。
他先打断了郑寒江的发言,开始介绍班子成员。
这本应是进门就该做的事,却放在郑寒江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做,显然表达出了对其工作计划的不认可。
好不容易客套一番坐下,郑寒江刚刚发话,又被一个小角色,公安局副局长打断。
郑寒江一句话说了三回,还没说出来。
等终于可以好好说话了,再次被李子平打断:这个问题要专门找时间研究。
言外之意,就别在这里说了。
让说工作计划的是你,让另外找时间的也是你。
李子平的心思,几乎昭然若揭。
郑寒江是聪明人,他已经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冲着自己来的。
他面露不悦,知道所有人的掌声、欢呼,都是假象。
一个副市长,被拨弄来拨弄去,到头来,属于自己的欢迎会,一句话说不出,一个真诚的微笑等不到。
这便是空降的尴尬,也是官场给这个“新人”,上的最现实的一课。
第二场,是第五集的湿地问题讨论会。
从郑寒江的学术角度出发,这个酒店如果盖起来,对齐江的生态,是毁灭性的。
在市委书记,市长都参与的汇报会上,郑寒江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这时候,刘耕野已经露出了想刀人的眼神。
郑寒江要拆这个项目,但刘耕野不同意。
在场的有六位领导,只有刘耕野不同意吗?
自然不是,其他的五位,都不同意,刘耕野只是代表和发言人。
刘耕野在说话的时候,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这个项目并非自己一人的决定,而是书记和市长都拍了板的。
言下之意:你要拆,问过书记和市长的意见吗?
这样一来,郑寒江和刘耕野的意见不合,就变成了和整个市委班子的意见不合。
因为这个,刘耕野和郑寒江矛盾爆发,彻底公开化。
这时候李子平发话了:刘耕野,你要有大局观。
这句话什么意思?
很显然,李子平在给郑寒江点炮。
这里是个再明显不过的指桑骂槐,看似指责刘耕野带情绪说话,实际上在骂郑寒江,“说拆就拆”才是没有“大局观”。
最后,刘耕野甩下一句:你们都同意拆,那就是逼我辞职。
你看,原本是个公事问题,被刘耕野转换成了个人矛盾。
这些,都不是这场汇报会里最核心的。
最核心的,是大领导,廖书记的立场,全场廖书记没有发一句话,最后在刘耕野拂袖而去之后,他说话了:告诉刘耕野,闹脾气没用。
最后还加了一句:一点规矩都没有了。
这套说辞,与李子平如出一辙,依旧是指桑骂槐。
在廖书记看来,真正没规矩的,是郑寒江。
为什么?
因为整个汇报还没完,在刘耕野出门后,廖书记紧紧跟着站起来就走掉了,而汇报的核心人物郑寒江还没走呢。
在什么情况下,领导会先走,留着汇报人自己坐在那尴尬地等待?当然是立场不同的时候。
所以,最后整个屋子,只剩下形单影只的郑寒江。
这也是齐江的整个官场,给郑寒江上的第二课。
第三场,是郑寒江在酒局上与环保局长的对话。
上面对郑寒江不满意,下面呢?
当然更不满,首当其冲的,就是环保局局长。
原本王武死后,他可以顺理成章补缺,成为市级领导,在官场上更进一步,没想到被郑寒江抢了先。
郑寒江是聪明人,他知道,上面的人跟自己不穿一条裤子,但下面的人,一定要搞好关系。
不然上下都得罪,没法干工作了。
于是他专门约老同学叫上环保局朱局长,一起吃饭。
这顿饭,很有意思,尤其是郑寒江的话,突出一个情商高,一个溜须拍马,润物无声。
我们看郑寒江的三板斧。
上来第一板斧:放低姿态。
副市长分管局长,天经地义,按道理,朱局长要给郑寒江敬酒。
但郑寒江一进门,姿态反转,先说自己付饭钱。
他表示自己以前不在官场,不懂规矩,没有拜访老同志,并且实践水平不行,让朱局长不要怪罪自己。
听这一席话,再大的气,也消了一半了。
第二板斧:不抢功劳。
不过,朱局长依旧没有完全放下戒心。
他发话:小吃街这事儿,我们五年没搞定,你一战成名,你厉害。
言下之意:我们做了五年工作,让你摘了桃子。
郑寒江早就领会到了这个意思,于是开始了第二板斧。
郑寒江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干成,和过去五年环保局,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无关系。
尤其商贩们早有心理准备,并表示自己不贪功。
“没有你们的努力,这事儿办不成”。
这几句,已经把朱局长说高兴了。
朱局长态度开始有了变化。
更重要的是,他表示,自己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会上,也是这么汇报的。
这一招太收买人心了。
让朱局长看到,自己的分管领导,还是为下面的人着想的。
两板斧下来,朱局长的火消了八成。
接下来,第三板斧:戴高帽子。
郑寒江知道,老朱也是有操守的人,于是用两重高帽,让他下不来台。
第一重,虽然我半道截胡,但我没办法,这个市长让您做,比我更强。
这,是对朱局长专业能力的肯定。
更厉害的,在第二重。
郑寒江把环保这个事儿,推高到了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身上,这样一来,他们的工作,就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英雄主义。
这一下子,把老朱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
咱们都是环保人,不能让外人说。
听到这,朱局长终于心动,拿起分酒器一饮而尽。
这三板斧,堪称教科书式的酒场官话。
郑寒江说的时候,可能不是那个心思,但这些话说出来,什么人都能被拉拢到他这一派。
这是郑寒江真正高明的地方。
古语说,谗上者必欺下,但郑寒江,偏偏反过来,对上不卑不亢,对下卑躬屈膝。
这也是他在官场生存的大智慧,因为下面人永远是干活的,活干好了,他在上面才有底气,不是吗?
三场会议,三个层次丰富的段落,将官场里的百态,将那些语言动作的言外之意,将说话和拉拢的艺术,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江河日上》,有水平。
03、演员发挥稳定,5位国家一级演员压阵,剧情现实尺度不小,这剧有戏!
相比于大多数老戏骨抬轿子的戏,《江河日上》,其实是一出真实的老戏骨群像。
这也是《江河日上》如此吸引人的第一个特点:戏骨云集。
黄志忠的表演,分寸拿捏在毫厘之间。
几场会议上的表情都惟妙惟肖,起承转合相当自然,当这个男主,没有任何问题。
除了黄志忠,片中有超过五位国家一级演员。
饰演廖书记的张国强,是国家一级演员。
他演的廖书记,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只要说话必站在郑寒江一边。
张国强演出了廖书记官场里的那种精明,他选的边,其实是自己的班子,但站的队,始终都是郑寒江。
因为郑寒江,是省委书记点的兵啊。
饰演督导组组长的杜源,是第二大惊喜。
他很适合演那种云淡风轻,谈笑间灰飞烟灭的大人物。
在一众市委领导前的寥寥数语,就塑造出了一个干实事,有原则,懂专业的中央领导形象,功夫很深。
除此之外,这剧还有梅婷、李强、苏可、姜武、句号、何政军……等等。
一群人聚在一起,简直就是飙戏大场面,看得皮哥汗毛倒数,厉害。
第二个特点,是剧情的尺度。
一个好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国产剧,开始将镜头对准社会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江河日上》虽然是环保剧,但它要说的很多。
小吃一条街的危房,污染,人员的安置,在现实新闻里比比皆是。
七星级酒店对生态的破坏,面对投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取舍,已经成了每个城市的老大难问题。
烂尾楼堆积如山的垃圾,没办法只能住进烂尾楼,脚上生出冻疮的老百姓,是一群人的辛酸。
个中问题,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映射。
敢于戳中敏感,才是《江河日上》的尺度。
而试图给出一个好的,正确的解决方法,也是《江河日上》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第三个特点,是细腻真实。
《江河日上》的官场戏份,放在任何一部剧中,都是顶级的。
配上几个老戏骨,那种表情之间的信息传递,酝酿在表面下的情绪波涛,以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言外之意。
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有这三个特点,《江河日上》就不会有问题。
也正因为这些,这部湖南卫视的大剧,才有接棒《南来北往》的潜质。
人人都说,江河日下。
那江河日上,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拭目以待。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