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存款利率重回“2%时代” 年终有中小银行高息“揽储”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
临近年末,在降准降息、息差收窄的大环境下,不少中小银行“逆势而上”,或上调存款利率加息揽储,或推出高息存款产品。记者根据各银行发布的公告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余家中小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利率或推出高息存款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吸引顾客存款的现象并非只存在于年末,今年下半年,“高利率”是其存款产品的重要“卖点”。
今年以来,央行降准降息政策不断。2月和9月,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2月、7月和10月三次下调。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利率调整将会带动各类市场基准利率调整,降准降息的整体趋势,会推动市场存款和贷款利率也随之下降。
国有大行在7月和10月两次下调存款利率。目前,国有六大行的现行整存整取挂牌利率为3个月期0.8%、半年期1%、一年期1.1%、两年期1.2%、三年期1.5%。由于国有大行业务规模几乎占据行业半壁江山,市场普遍认为,在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后,下半年各期限的存款利率均进入1%时代。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逆势而上”
河南荥阳农商行12月6日称,上调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至1.8%、1.8%、2.05%,分别较挂牌利率高出0.5%、0.45%和0.4%。同日,该行还发布通知称,12月7日大额存单将发售,2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一年期执行利率为2.1%,三年期执行利率为2.35%。
海南银行在11月22日也发行了新的大额存单产品,该行公告称,新增发行1个月存期个人大额存单,存款期限为1个月的存单产品年利率为1.4%,六个月、一年、两年的存单产品年利率为分别为1.7%、1.85%、1.9%。三年期的存单产品,年利率达到了2.35%。
无锡锡商银行在12月6日通知称,该行20万元起购的大额存单,三年期年利率达到了3%,365天之后可转让。该产品宣传页面还标有“即将售罄、额度告急”字样。
此外,潍坊银行12 月 5 日发行了20 万元起存、年利率最高达 2.05% 的可转让大额存单。安顺农商银行12 月 3 日发行了大额存单,20万起存,每一年期年利率为 1.9% 。还有部分农村信用社也宣称上调了存款利率。
一家上调存款利率的农信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银行没有什么理财,就是定期存款和贷款业务,开门红活动期间会搞活动,所以存款利率上调了,开门红活动结束后利率就会下调”,被问及资金安全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资金安全问题可以放心,因为银行没有理财业务,只有定期存款。
某城商行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目前个人大额存单的高利率并非一直有,银行在年底有旺季营销,因此将利率上调了一点,大概从11月中旬开始,上调了0.15%。
另外一家近期发行高利率大额存单的城商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目前在为明年一季度开门红做储备,今年年末尽量增加存款,“就肯定是拉存款越多,挣得越多嘛”。
整体来看,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产品,在整体利率下行的趋势下依然保持较高势头,甚至逆势而上,部分存款利率重回“2%时代”,甚至远高于市场平均。上述一家城商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整体上都在降利率,银行的利差、利益空间都很小,有的银行的利率跟其他银行差距有点太大了,我们也是觉得安全性上有待商榷。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高息是小银行获客的方式,大行的客户群体比较稳定,知名度也较高,小银行的规模较小,通过高息来吸收存款是获客的一个主要方式。吸收存款后再放贷,或做一些其他的投资。有些客户会更多考虑稳健或安全性,有些客户就只是考虑存款利息,对高息看的比较重要,就会选择利率高的小银行。因此在地方上,当地的小银行可能会凭借“高息”比大行在当地的分支行稍有竞争优势。
记者咨询某农商行月内推出的一款高利率大额存单产品,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售罄,下个月可能会继续发行类似的产品。
高息吸收存款后的资产端考验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的存贷款利率已进入下行通道,但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的压力仍然较大,不少银行仍热衷于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甚至可能会出现各种形式的高息揽储现象。
记者梳理部分银行财报发现,部分农商行的存贷比比较低,集中在50%-60%左右,今年三季度,吉林蛟河农商行的存贷比仅有29.85%,吉林榆树农商行的存贷比为51.11%,山西平遥农商行的存贷比为51.4%,北京农商行今年三季度的存贷比也不高,只有52.84%,这意味着除贷款外,银行还需要通过其他投资获得收益。除此之外,一些存贷比较低的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也很低,这也说明银行仍需依赖传统的贷款资产以获取利息收入,并没有形成十分完善且成熟的多元经营与收入模式。比如,山东禹城农商行今年三季度的存贷比为58.05%,非息收入占比为17.94%。湖南湘潭天易农商行今年三季度的存贷比为66.24%,非息收入占比仅有6.34%。
“不为了规模而规模,不为了存款而存款,重点在于存款能否有效转化成资产”,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认为,中小银行需要考虑优化经营,如果是经营理念出了问题,建议放弃规模情节,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适当的控制,主动压降成本,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可能是中小银行未来需要去做的。
曾刚进一步指出,资产负债管理是两端的管理,也就是说,负债端要和资产端匹配起来。如果资产端不能有效放出贷款,那就可以考虑适当优化存款数量、结构。对中小银行来说,应当根据资产端的情况来调整吸收多少负债,如果资产端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合理适度吸收资本金,这是一种理性的发展理念。对中小银行来说,要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找到与自身能力较为匹配的发展模式。
董希淼也认为,对银行来说,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既要保持存款业务稳定增长,更要将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尤其是中小银行,要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克服路径依赖,不可盲目追求存款规模扩张,而是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压降负债成本,努力保持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