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所“托”,“育”见未来!托起“最柔软”的群体,江苏这样做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缓解“带娃难”,解决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近年来,江苏将促进托育服务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着力增加服务供给,有序有力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上班带娃”两不误,让小托育托起“大幸福”
谁来照看年幼的孩子,是让很多双职工家庭烦恼的事。工作、带娃如何“两不误”,成为年轻父母面临的共性难题。在南京市建邺高新区,这一痛点更甚。南京市建邺区常住人口达53.4万人,其中17岁至40岁年轻人占比38.33%,是南京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而建邺高新区是南京主城区面积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会聚了10万多名年轻人创新创业。幼儿托育成为“双职工”家庭的刚性需求和现实难题,如何为年轻爸妈“减负”,托育服务肩负着重要使命。
活动室宽敞明亮、公共活动区功能丰富、厨房备餐间干净卫生、户外还有800平方米活动区域……走进建邺区研发总部园托育园,这里无论是环境布置,还是育儿氛围,都令人温馨,也让人放心。作为全市首家公建公办性质的托育园,这个托育园由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共同打造。王佳晓夫妻俩都在建邺高新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平时工作很忙,家里有个宝宝需要照料,得知高新区有了托育园,他们第一时间就把孩子送到了这里。王佳晓说:“我们公司离高新区有四五百米的路程,我们是8点半上班,8点半之前就可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正常小朋友下课是下午5点,保育师也可以帮我们继续照顾孩子到5点半左右,等我们下班之后来接孩子,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让我们非常安心。”目前,像这样的公办托育园,建邺区有6家,分布在该区多个办公区域。很多年轻妈妈休完产假就要上班,如果没有老人帮衬,孩子的照顾就成了难题。公办托育园师资力量专业,收费也比民办托育机构实惠,解除了年轻家庭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南京市在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举办托育机构,并引导开发园区、产业园区引进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江北新区抚育安托育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该研创园内有企业近6000家,在职员工3万余名。2017年,该园区引进了抚育安托育中心,为园区员工子女提供托育服务。早上8点半,夏炜带着宝宝从家出发,5分钟就来到抚育安托育中心。下班后,再把宝宝接回家。“托育中心不仅在家附近,离工作单位也是一步之遥,帮我实现了‘带着孩子上下班’的梦想,非常方便!”在江北新区研创园上班的夏炜告诉记者。“享受着免租、减半等多项优惠政策,中心也优惠于民,目前中心的托育费用相比同区域同等级托育中心,便宜超三分之一。”抚育安负责人陈玲介绍。除了提供企业化托育服务、小龄化服务外,考虑到职场父母工作的不确定性,抚育安还提供计时托和延时托等个性化服务,帮助职场父母平衡家庭与生活。
“医育结合”,构建托育服务发展新模式
孩子年龄小,容易生病,也容易发生各种小意外。而“医育结合”正是江苏托育服务的一大亮点,这也要求保育师不仅能够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能关注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疾病防控等。
据悉,南京在市级层面成立南京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发挥婴幼儿早期发展权威专家团队作用,开展“家长养育照护能力提升项目”。以各区妇幼保健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专业医护人员队伍为骨干,打造全市养育照护服务网络。多年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示范托儿所在医育结合方面就开展了不少有益探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挂牌设立了“南京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中心为每一名小朋友定制独特的养育课程,帮助其个性化成长。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天鹰告诉记者,1—3岁的孩子,如果进托育机构,各方面的发展也许要比在家里更好。“比如宝宝最近字写不好,可能是肌肉发育问题,我们设计一些贴合宝宝的个性化课程,来更科学地帮助宝宝。”钟天鹰说。她表示,孩子进了托育机构,会不断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沟通甚至是学习。孩子今后长大去幼儿园,交流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会强很多。
“娃放在这里,由专业人员带,不仅省心放心,还比请阿姨便宜多了!”在苏州市姑苏区吴门街道悦龄健康综合服务中心合禾托育中心,市民刘女士正通过大屏幕,仔细看着自己的宝宝。作为在全国率先探索“养老+托育+卫生”一站式整合型的服务机构,悦龄健康综合服务中心于2021年建成。合禾托育中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投资、国企运营。“‘连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我们心里有了底。”“合禾”园务主管贾奎红介绍,0至3岁宝宝生长发育很快,需要定期检查生长发育情况。以往,不少家长要请假带孩子去医院。托育中心对接社区卫生机构后,宝宝每个月都可以在保育师的陪伴下,在熟悉的地方体检,“孩子父母的时间和经济压力也由此大大降低”。一站式贴心服务,让“合禾”很快成为江苏省首批社区托育示范点。吴门街道则进一步推广“合禾”的成熟管理经验和先进育儿理念,目前已在街道初步形成“1+N”托育服务模式,即由1家示范性托育机构带动多家社区托育点共同发展。
“幼有优育”,打造优质均衡托育体系
除了解决托位“有没有”的问题,近年来江苏还着力解决“优不优”的问题,进而消除年轻家庭中孩子“没人带、带不好”的顾虑。
“宝宝学会自己吃饭了,虽然会洒出来一些,但已经很棒了!”今年8月,苏州常熟的刘女士将乐乐(化名)送到东南街道东湖社区普惠托育点,这个决定一方面是源于夫妻二人工作忙碌,另一方面她也是想让即将踏入幼儿园的乐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氛围。托育点负责人陈敏介绍,在这里,保育师会定时提醒乐乐喝水、上厕所,培养午睡习惯,还会引导她使用勺子吃饭。“独立吃饭可以训练嘴巴和双手的协调能力,促使宝宝从大动作往精细化动作发展。”此外,保育师也会观察乐乐的各种习惯和变化,及时与刘女士沟通,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0至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好的陪伴。以此为着力点,作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托育机构之一的金童苗苗园聚焦无锡地方特色、打造本土品牌,在保育师引导下,让孩子们每周阅读一本绘本,并提倡他们在周末把故事讲给家人听。“6个月下来,每位小朋友都会有18本绘本的阅读量。这些绘本多以图片为主,配以简单文字讲述,可以锻炼孩子的认知与表达能力。”金童苗苗园园长薛芳表示,通过有趣的课程形式让孩子沉浸其中,可以提高和锻炼他们的专注力、精细操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除此之外,金童苗苗园周末也常有亲子课,园里的保育师也定期向家长宣教。比如,13月龄到18月龄孩子的发育应该到什么程度,孩子的语言、认知、情感怎么样等。“一些知识还被制作成宣传画贴在园内,用来指导家庭科学养育照护。”薛芳介绍,对新手妈妈而言,她们有时是比较迷茫的。
同样,与当地重点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仅一条马路之隔的贝倍聪托儿所也很看重托儿的情绪价值培养。该托儿所负责人郑海燕介绍,托儿所目前有130名在托孩子,平时到勤人数在118人左右。这里每个月都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菜场、超市、地铁站等,在她看来,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在托儿所指着卡片上讲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说教更有意义。“当然,这类活动我们也是在孩子有了规则意识,充分考量其背后安全因素后开展的。”郑海燕说,每次活动前工作人员会多次踩点线路,规避可能出现的隐患。其次,小朋友要不断尝试离开教室、走到园区、踏入社会的训练。再次,保育师会在课堂上通过视频介绍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孩子有个初步印象。“出门后,孩子会自己排队往前走,有时比在托儿所还了解规则。”郑海燕笑着说。
不负所“托”,普惠多元举措托举幸福童年
幼有所托、幼有所育、幼有善育,3岁以下婴幼儿是“最柔软的群体”,托育服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破解“带娃”难题,近年来江苏将促进托育服务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连续第5年将新增普惠托育机构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同时,江苏各地打造了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培育了一批江苏特色托育品牌,带动全省托育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托育机构5400家,可提供托位32.4万个,千人口托位达3.8个,位居全国前列。南京、无锡、苏州三市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数量列全国第一。
近年来,江苏省各地不断加大政策保障,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措施,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加快构建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目前,江苏省各地以健全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为重点,加大监测与监管,为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基本保障。同时,江苏各地坚持多方参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比如,苏州打造了“养老+托育+卫生”于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体,形成老幼共托、医育结合的社区服务模式;扬州市探索中医药文化与托育服务的融合发展,打造出“N+1”(基层医疗机构为托育机构提供医疗保健、指导促进等N种医疗服务)、“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模式,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南京建邺区研发总部、无锡新吴区科创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托育园,实现员工带娃“一起去上班”等。
不负所“托”,才能“育”见未来。未来,江苏将托育服务体系构建作为实现高水平“幼有所育”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托育服务发展支持措施,加快构建主体多元、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致力于将托育服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